第四十七章 楓丹白露4(1 / 2)

第四十七章

楓丹白‘露’4

b連,負責在白馬苑南端的路易十五配殿東麵、南麵,以及鯉魚池左邊的草坪地帶的防禦,布置地雷陣和障礙。那裏的所有樹木,都采用油鋸鋸掉後,現場釘製成“長三角拒馬”和鐵絲網支撐樁……

b連在鯉魚池的八角亭裏麵,利用遊船運送了一部分沙包,在八角亭內部布置了一圈防禦掩體和一個防炮掩蔽部。

工兵使用油鑽,在西麵、西南、西北、南麵、東南方向,給阻擊手開了幾個‘射’擊、觀察孔,八角亭的窗戶,都把玻璃采用膠帶粘貼米字型防脆條。

這裏布置了兩名,使用消聲器的阻擊手,他們也兼做炮兵觀察員,配備了一名無線電報務員和一台戰術電台。

南端的路易十五配殿樓群裏麵,b連安排了一個排的步兵,加強了兩‘挺’m1重機槍、十二名阻擊手布置在這裏,它可以兼顧兩個方向的防禦。

m1是固定在改裝過的工業推車上麵的,可以在兩個方向的房間中快速移動。

這個排,主要負責防禦來至南麵和東麵的攻擊,同時配合a連,對進入白馬苑草坪地帶的攻擊者,進行火力圍剿。這裏的阻擊手有十五名。

b連的另外一個排,和餘下的四名阻擊手,布置在源泉園臨鯉魚池的圍欄處,那裏由沙包堆徹了一個兩道防禦線的防禦係統,他們和a、b連的直屬排,既是三個炮群的警衛部隊,也是a、b連的預備隊,兩個連隊現在是一個防禦體係,由a連連長統一指揮。

源泉園內的兩個重迫擊炮群,主要負責對a、b連組成的西部防禦係統,提供中近距離的炮兵火力支援。

c連,進入最北端的王子園和橢圓院,d連進入東邊的四方形建築群,他們分別加強了兩‘門’、三‘門’八二迫擊炮,和三‘挺’、兩‘挺’m1重機槍,以及各二十四名阻擊手。

d連把北麵的那條小‘門’通道,采用沙包和泥土封死了。

105b炮群,120c、120d炮群進駐東麵的院子,都采用地麵堆徹沙包,組成掩體的方式進行基礎防禦,待挖掘機把外麵的防禦做完後,再給它們挖掘地麵下的炮窩掩體。

三個炮群負責全向炮兵火力支援,120的主要方向是北麵、西北和東麵。

120e、120f兩個炮群,布置在狄安娜‘花’園中央的蒂布雷池旁邊,東、西兩邊戰壕的炮窩內,戰壕深一米五,地麵采用沙包堆徹五層、一百二十公分高度的防禦掩體。

每‘門’炮都有三個炮位,每個炮位都有一個采用粗大橡木、山‘毛’櫸原木搭建,沙包覆蓋三層的掩蔽部和彈‘藥’儲備點,炮位之間是兩米寬的曲折‘交’通壕連接,每個炮群都配置了一個十二‘門’製的電話‘交’換機和一部無線電台,一個三人製的通訊小組和一個排的炮兵警衛部隊。他們都是第二批起飛的,要明天拂曉才會到達。

現在,整個炮兵和防禦係統的有線通信,在情報局派來的通訊人員的幫助下,已經基本搭建完成,有線、無線通信中心,也設在防禦指揮部和炮兵指揮部一起。

炮兵指揮部,設在橢圓院與源泉園‘交’界的樓群底樓。

每個防禦點,都安排了兩人製的炮兵觀察小組,空中的兩艘指揮艇,也劃歸炮兵指揮部指揮,炮兵指揮官也是德裔,是霍夫曼的好友,名字是馮.鮑曼.恩斯特,一個傳統的普魯士軍人家族的叛逆者,現在的軍銜是炮兵上校。

炮兵指揮部的大部分參謀人員,都是軍校炮兵專業的華裔學生,他們都是經過幾輪競賽,殺出來的勝利者。

這次的炮兵作戰,是完全按照區域坐標方式,來進行火力分配和指揮的。

楓丹白‘露’戰區的炮擊坐標,基本上是以兩百五十米見方的規格劃分大格,火力急襲的炮擊‘精’度應該是較高的。

戰地搶救中心,設在指揮部底下的地下室裏麵。

那兩套手術台和x光機,已經被聯軍“征用”,現在開始在地下室布置,隨行的軍醫和情報局控製的華人醫護人員,正在布置治療室、消毒室和病房。

當然,傷員是不會在這裏呆太久的,他們會隨同運輸飛艇返航。

現在c、d兩個連隊的官兵們,也都在布置防禦支撐點,在三個建築群外麵一百米範圍內,進行布雷作業。也把五百米視界內的樹木,采用爆破手段伐倒,拖到百米距離,就地構建拒馬樁和其它障礙物。

防禦計劃中的一個要點,是把一樓朝外的窗口,都采用沙包堵上,建築群所有向外的窗戶都坼掉,這些房間內的易燃物都丟到窗戶外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