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造勢3(1 / 2)

在英國,在倫敦,因為保守勢力的底蘊“深厚”,加上英國人比法國人在性格上的淳樸和穩重,沒有法國人的那種跳躍、跳脫、不安分,所以那些被認為是違反常規的、超越現實的技術和新設備,都不是英國佬能夠發明創造出來的,飛機、潛艇、飛艇、降落傘,其實是法國人最先開始玩兒的。

但是因為法國人的跳脫性格,喜歡新東西、追求刺激、浪漫,又沒有德國人的那一種堅持、堅韌,讓法國人一次次地與世界第一強國擦肩而過。

那個時代的法國人,是比英國人還要自大、驕傲的,全世界的社會改良者們,都是把巴黎,當成自己心目中的“聖地”,絡繹不絕地前來膜拜。

後世國內的不少先行者們和偉大導師們,不是都來法國勤工儉學的嗎?

那個時候的法國人,尤其是巴黎人,有這個驕傲的資本!

因為他們創立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以及“共和製”的政治主張,居然就導致了大英帝國的美洲新英格蘭帝國的滅亡,法國人發明創造的共和製,直接毀掉了英格蘭最大的一塊殖民地,法國人當然有資格比你英國佬驕傲!

哼,我雖然打不過你,但是我可以給你製造麻煩,給你製造大麻煩!小樣!

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前期,法國的國家管理者們,也是因為這些性格上的原因,加上資本的本性,嗬嗬,法國人是到處扇風點火,但是,隻有在中國、在大清,是占到了“大”便宜的,其它地方都是要麵對“強大”的大英帝國,那是不好討到便宜滴、討到野火的。

而在大清帝國(中國)的土地上,因為英國人的狡猾或奸詐,所以,後世曆史上記載的許多中國人與西方傳教士之間的衝突,大部分的賬,都是記在法國人和德國人的頭上的。

法國人,反而因此是沾沾自喜、不亦說乎;

後來又加上“不甘心”的德國人,英國佬就更是躲到了後麵;

與英國佬有較多不清、不楚血緣關係的美國佬,也迫不及待地加入進來,希望分一杯羹,猴急的牛仔們也是急於露麵、亮相,來顯示自己的存在,就更是把英國佬掩蓋在一切罪惡的後麵。

最後就是小日本和北極熊,一個是想得到老大們的青睞,認可它的加入申請,於是就唯恐不能表現好一些,所以它是列強中表現最突出、最急切的,也是最殘暴的!

在小日本的曆年、曆次獸行麵前,法國人就是幼兒園級別了,畢竟法國人還有有一些文明人的素質的!

沙俄,是在歐洲大陸上,被大家所排斥的一個鄉巴佬,一個斯拉夫野蠻人!

隻有在大清的土地上,因為都是歐洲人種,雖然他們在歐洲,也隻是比猶太人好些的斯拉夫蠻子,但是,怎麼說,人家也是歐洲人吧?也是同一膚色的白種人吧?清國人是分不清楚的!

因此,英、法、德、意、比等等這些“純種”歐洲人的國家,才捏著鼻子與北極熊這個斯拉夫雜種,在大清的土地上一起玩一玩。

與小日本希望得到列強承認的類似的原因一樣,於是,日、俄這兩個野獸似的國家,就在中國的土地上展開了“殺戮”競賽。

而以英國佬為首的西方國家,就躲在後麵,出頭的事情,就由那兩個自動申請成為打手的日俄強盜出麵,後來還加上了一個不甘心被歐洲國家邊緣化的德國佬,來充任打手主管,“撿腳子”、撿便易的事情,就由英、法、美出麵,他們也自動地形成了默契,就像一出戲的角色分配:

英國老大,是最後拍板的,是琅杯兒搵,是“正麵”形象,雖然大多是時候是不公正的,是貪婪的,一般是充任男一號和反派導演、編劇滴;

法國二姐,是調劑氣氛的,那是一個多麵手,婊子、交際花、淑女、貴婦、老媽子、丫鬟、仆婦都可以上手、入戲,屬於女二號的固定專業戶,也時不時地對英國佬的主角、導演地位發起挑戰,但是它也隻能爭取女一號的地位;

美國佬是冒充公正的,還是一個迫切希望加入歐洲集團的主,也是一個想來大清帝國打打秋風、打打醬油的角色,幹的活多數時候是攪局、轉移視線的龍套戲份,屬於二號男配角。

因為它不是歐洲國家,也麻痹了不少的中國人、大清官員,包括老練的李鴻章、李合肥!

其它的長得參差不齊、高高矮矮、肥胖不均的歐洲小弟、小妹們,就是站牆腳、紮場子的,呐喊、助威、搞些小動作,為老大們製造一些劇情發展線索,或擔任一些場景過度的龍套戲份,屬於輔助演員裏麵,沒有台詞或少量台詞的那種龍套,是群眾甲、群眾乙、匪甲、匪乙、反乙、反甲、喜乙、喜甲之類的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