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治療高血壓頭痛、眩暈、驚悸、健忘、低血壓、中風、癲癇、癔症、耳鳴、失眠等。
點揉四神聰
位置:在頭頂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就是百會穴,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處,共4個穴位,統稱四神聰。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別對準四神聰的4個穴位,持續點揉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神經衰弱、失眠不寐、眩暈、健忘、耳聾等。
按揉太陽穴
位置:在頭側,眉梢與眼外角延續交叉處,向後約1橫指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雙手食指螺紋麵分別按於兩側太陽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感冒、頭痛發熱、頭痛頭暈、目赤腫痛、腦供血不足等。
按揉風池穴
位置:頸後兩側枕骨下方,發際的兩邊大筋外側凹陷處。
按摩方法:將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放於兩側風池穴處,其餘4指抱頭,由輕而重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感冒、頭痛發熱、頸項強痛、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等。
揉擦大椎穴
位置:第7頸椎棘突下,約與兩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是)。
按摩方法:先左手後右手,4指並攏放於頸項部,反複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後局部發熱,則效果最佳。
功效:治療感冒、發熱、落枕、頸背強痛、咳嗽、氣喘、腦供血不足。
【輔助穴位】
頭部:頭維、率穀
下肢:湧泉
【局部按摩】
梳頭:雙手拇指自然分開,屈曲,用指腹作為著力點,從前發際推向後發際。或五指分開,指腹代梳,自前向後,作梳頭動作。雙手可同時進行,亦可交替進行。
叩擊頭部:取坐位,雙手五指分開,半屈曲,用指端由前發際向後發際叩去,反複叩擊20~30次。要稍用力,注意前一次和後一次叩擊的距離不要太寬。
|專家提示|
腦供血不足患者在飲食上注意:
1.要遠三白(糖、鹽、豬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從營養價值看,四條腿(豬、牛、羊)不如兩條腿(雞、鴨),兩條腿不如一條腿(蘑菇),一條腿不如沒有腿(魚)。
2.經常吃海帶、河魚,魚油可降低腦細胞死亡速度。
3.經常在手內運動健身球,可促進腦循環。
4.可適當攝取維生素E,有防止衰老、動脈硬化作用。
5.老年人半夜覺醒時,宜喝幾口白開水。
6.多吃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的食物。
麵肌痙攣
麵肌痙攣是以陣發性、不規則的一側麵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為特點的疾病。本病主要表現為一側麵部肌肉陣發性抽搐,從眼眶周圍細小的間歇性肌肉抽搐逐漸擴散至麵及口角,引起同一側的麵部及口角抽搐。麵肌痙攣屬於麵部肌肉功能障礙的一種,可以通過指壓經絡刺激神經的傳導功能,加強麵部肌肉氣血供給來進行治療。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印堂穴
位置:印堂穴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用中指螺紋麵按於印堂穴,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再點按半分鍾,以酸脹感為度。
功效:治療感冒,血管性頭痛,額竇炎,眶上神經痛,急、慢性鼻炎,鼻出血,鼻息肉,神經性嘔吐,產後血暈,小兒驚風,麵肌痙攣,麵神經麻痹。
按揉太陽穴
位置:在頭側,眉梢與眼外角延續交叉處,向後約1橫指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雙手食指螺紋麵分別按於兩側太陽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如需要較大範圍或力量較重的按揉,可以用兩手的魚際部代替食指。
功效:治療發熱、頭痛頭暈、目赤腫痛、麵癱、麵部痙攣等。
按揉承泣穴
位置:目直視,瞳孔直下,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用食指螺紋麵按於患側下眼眶中點的邊緣順時針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急、慢性結膜炎以及近視、散光、青光眼、早期白內障、視神經萎縮、角膜炎、視網膜色素變性、眼瞼痙攣、麵部痙攣。
按揉下關穴
位置: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用中指順時針方向按揉患側下關穴2分鍾,按後再點按半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並向整個麵部放散為好。
功效:治療牙痛、三叉神經痛、下頜關節炎、下頜關節脫臼、咬肌痙攣、麵肌痙攣、麵癱、中耳炎、聾啞、眩暈、耳鳴。
掐揉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的上1/3處。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用拇指螺紋麵按於人中穴半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昏迷、暈厥、鼻塞、急性腰扭傷、麵癱、麵部痙攣、癲癇、落枕等。
按揉地倉穴
位置:口角旁約0.4寸,上直對瞳孔。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中指按於患側地倉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手法宜輕柔,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治療麵癱、麵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口唇水腫、口唇皰疹、小兒流涎症、口角炎、牙痛、牙齦炎、口腔潰瘍。
【輔助穴位】
頭正麵:魚腰
頭側麵:頰車
【局部按摩】
按摩枕額肌額腹
橫推太陽:取坐位,用雙手食、中、無名、小指的指腹,由太陽穴經耳上推向頭後,連推20次。要稍用力,不要太快。
摩麵:取坐位或仰臥位用掌摩法,雙手掌麵分別貼附在鼻翼兩側,向上直摩至前發際,然後向兩側發角分摩,經鬢角、耳前,到下頜角,再摩向嘴到鼻翼旁,循環反複摩15次,然後再反向摩15次。
按摩枕額肌額腹: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指腹沿著枕額肌額腹的方向,從眉弓向頭頂及從頭頂向眉弓方向輕輕地按摩。按摩時可以輕輕地從眉弓處向頭頂發際處推拉,或緩慢地揉搓。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指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陣發性劇烈疼痛,包括前額、頭皮、眼、鼻等在內的麵部神經痛。其主要症狀表現為在一側麵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突然發生劇烈疼痛,疼痛似電擊、刀割、燒灼或針刺樣。由於這種疼痛是短暫的、發作性的,止痛藥往往無效,但經絡按摩能有效緩解疼痛。
【特效穴位按摩】點揉下關穴
位置:在耳前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閉口有凹陷,張口即閉。
按摩方法:按摩者同時用拇指點按被按摩者雙側下關穴約半分鍾,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並向整個麵部放散為好。
功效:治療牙痛、三叉神經痛、張嘴困難、口眼 斜、顳頜關節炎等。
點揉頰車穴
位置:在麵部,咬牙時肌肉隆起最高點。
按摩方法:按摩者同時用雙手拇指點按被按摩者雙側頰車穴約半分鍾,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揉1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並向整個麵部放散為好。
功效:治療三叉神經上頜支或下頜支疼痛、牙痛、麵神經麻痹、口眼 斜、流涎、雀斑、黃褐斑等。
掐揉合穀穴
位置:手背部,拇指與食指的根部交接處,肌肉最高點。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一手拇指指腹掐揉被按摩者合穀穴30次,以局部感到酸脹為宜。
功效:治療麵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口眼 斜、鼻炎、頭痛、牙痛、青春痘、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打嗝等。
點揉外關穴
位置:在腕橫紋上約3橫指寬處,手臂的外側正中。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右手托住被按摩者前臂,用左手拇指點按外關穴約1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再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以酸脹感向腕部和手放散為佳。
功效:治療牙痛、麵頰痛、頭麵部發熱疼痛、口腔內炎症、手臂痛、失眠、心慌等。
按揉曲池穴
位置:屈曲肘關節,在肘橫紋的外側頭。
按摩方法: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咽喉腫痛、牙痛、三叉神經痛、頸椎疼痛、上肢過電樣疼痛等。
【輔助穴位】
麵部:陽白、四白
上肢:魚際
下肢:太衝、太溪
【局部按摩】
點按痛點:用雙手拇指由輕到重按揉疼痛最明顯的部位約2分鍾。
|專家提示|
除了按摩之外,三叉神經痛患者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生活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寒冷天應注意保暖禦寒,避免冷風直接刺激麵部。
2.心情舒暢,切忌衝動、生氣、抑鬱寡歡。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3.注意飲食,因咀嚼誘發疼痛的患者,則要進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辛辣等食物,海鮮產品也要盡量少吃。
肋間神經痛
肋間神經痛為一個或幾個肋間部位沿肋間神經分布區發生經常性疼痛,並有發作性加劇特征。其特征是一側或兩側胸肋部針刺樣或刀割樣疼痛,並可放散到背部及肩部,當咳嗽、打噴嚏或深呼吸時疼痛加劇。治療肋間神經痛應明確原發病灶,再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特別是久坐辦公室的女性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期門穴
位置:在乳頭直下,當第6肋間隙中(乳頭平第4肋間隙,乳頭下兩個肋間隙即是)。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中指螺紋麵按於期門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手法用力宜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為度。
功效:治療女性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炎、腹痛、腹瀉、惡心、嘔吐、肝區疼痛、膽絞痛、脂肪肝等。
按揉日月穴
位置:當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拇指螺紋麵按於日月穴,其餘4指放在肋骨上,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手法用力宜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為度。
功效:膽囊炎、膽係結石、膽道蛔蟲症、肝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肋間神經痛、膈肌痙攣、帶狀皰疹。
點揉肝俞穴
位置:肩胛骨內側,第9胸椎旁開2橫指。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立位,兩手握拳,用4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點揉肝俞約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主治月經來潮前兩肋下脹痛、乳房脹痛不適、腰背痛、煩躁易怒、厭食油膩、神經衰弱、肝炎、黃疸、失眠、食欲不振、眩暈等。
掐揉陽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拇指指尖重掐患側陽陵泉穴約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治療膝關節炎及周圍軟組織疾病、下肢癱瘓、踝扭傷、肩周炎、落枕、腰扭傷、臀部肌肉注射後疼痛、肝炎、膽結石、膽絞痛、膽道蛔蟲症、習慣性便秘、高血壓病、肋間神經痛。
【輔助穴位】
腰背部:夾脊穴
下肢:丘墟
【局部按摩】
指抹肋間隙:5指分開,各手指分別置於患處及其相鄰的肋間隙,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沿肋間隙做來回抹搓,用力宜輕微。以局部有溫熱感,輕度透熱至胸腔內為宜。
揉按肝膽反射區:肝膽反射區在右手手掌無名指、小指中縫向下延伸至第一條橫紋線交叉點下方,用拇指指端按於此反射區,順時針方向揉按2~3分鍾,以局部有明顯酸脹感為佳。
分推胸肋間:雙手指張開呈爪狀,將指尖附於同側胸骨旁肋間處,適當用力從胸前正中線沿肋間向兩側分推0.5~1分鍾。
分推肋下:將雙手4指並攏,沿肋骨分推0.5~1分鍾,以感到肋骨發熱為宜。
|專家提示|
肋間神經痛藥膳:
配方:當歸、薑各10克,佛手6克,黃鱔300克,紹酒、蔥各15克,鹽4克。
製作:當歸、佛手洗淨切片;黃鱔去骨和內髒切片;薑切片,蔥切段。黃鱔加入鹽、料酒,醃漬20分鍾待用。黃鱔置燉鍋內,加入當歸、佛手、薑、蔥、鹽,放入清水600毫升。盛裝黃鱔的燉鍋,置大火上燒沸,用小火燉煮35分鍾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吃黃鱔50克,隨意喝湯。
功效:順氣驅瘀,用於肋間神經痛、肝鬱氣滯、瘀血內阻患者。
眼睛疲勞
有些人隻要用眼時間稍長些,尤其是長時間使用電腦、看電視、看電影,或長時間駕駛,就會出現眼部灼熱、視物模糊、眼睛幹澀或迎風流淚、眨眼無力、眼結膜充血及困倦欲睡等症狀。如果長時間看書,也會出現字跡模糊不清、串行,甚至會出現頭昏、惡心等症狀。為了使這扇心靈的窗戶永遠保持明亮、清晰,一定要堅持按摩治療。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攢竹穴
位置:左右眉毛內側,眉頭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坐於其頭後,雙拇指或中指輕輕按揉攢竹穴約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迎風流淚、眼睛充血、眼睛疲勞、眼部常見疾病等。
點按睛明穴
位置:內側眼角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坐於其頭後,雙拇指輕輕點按睛明穴約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目內眥癢痛、目眩、近視、色盲等。
按揉絲竹空
位置:眉梢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坐於其頭後,用雙手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絲竹空約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並向眼睛周圍放散為好。
功效:緩解眼部疲勞,促進血液循環,治療頭痛、眼睛腫痛、眼瞼跳動、牙痛等。
按揉瞳子髎
位置:眼角外側1厘米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坐於其頭後,雙手拇指或食指同時按壓瞳子髎半分鍾後,按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
功效:治療常見的眼部疾病,如眼睛疲勞、眼睛腫痛、視物模糊、怕光羞明、迎風流淚、白內障等。
按揉四白穴
位置:雙眼平視時,瞳孔正中央下約2厘米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坐於其頭後,用雙手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四白穴約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並向整個前額放散為好。
功效:治療紅眼病、眼睛癢痛、視物模糊、口眼 斜、頭痛眩暈等。
揉捏風池穴
位置:頸後兩側枕骨下方,發際的兩邊大筋外側凹陷處。
按摩方法:按摩者一手扶住被按摩者前額,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別置於被按摩者的風池穴處,揉捏半分鍾。
功效:治療感冒、頭痛發熱、眼睛紅腫疼痛、迎風流淚、頸項強痛等。
【局部按摩】
第一步 熱敷眼球:仰臥,閉眼。將毛巾浸濕,放進微波爐加熱30秒,敷在眼睛上,放鬆直至毛巾變冷。
第二步 按壓眼球:仰臥,閉眼。按摩者將雙手拇指置於被按摩者雙眼上,輕輕向眼睛內部擠壓,壓迫眼球。反複做10次。
第三步 眼球運動:盡量睜大眼睛,停2~3秒。眼球分別向左、右移動,各停2~3秒。眼睛向上、向下看2~3秒。
耳鳴、耳痛
耳鳴是指人們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條件下所產生的異常聲音感覺。其主要症狀表現為患者會聽到外界並不存在的聲音,有的如細雨沙沙,有的如洪水暴發,這種疾病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耳痛最主要的原因是耳朵發炎。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聽宮、翳風穴
位置:聽宮穴位於頭部側麵耳屏前部,與耳珠平行,張口凹陷處;翳風穴位於耳朵下方耳垂後遮住之處的凹陷中間。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兩手拇指按在左右翳風穴上,食指按在聽宮穴上,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
功效:治療耳鳴、耳痛、耳聾、三叉神經痛、頭痛、目眩頭昏等。
按揉耳和髎
位置:耳門前上方,鬢發後緣,平耳郭根的前方。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坐於被按摩者頭後,用雙手拇指相對,同時輕輕用力按住耳和髎半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揉約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耳鳴、耳聾、耳痛、頭痛、鼻腫等。
按揉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前上方,張口時呈現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微微張口,按摩者坐於被按摩者頭後,用雙手拇指相對,同時輕輕用力按壓耳門穴半分鍾,然後自上而下推耳前18次,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耳鳴、耳道炎、頭暈、麵部肌肉酸痛、聾啞、牙痛、腮腺炎等。
【輔助穴位】
頭麵部:聽會
腰部:腎俞、肓俞
上肢:合穀、內關
下肢:複溜、三陰交、懸鍾
【局部按摩】
按摩頭部:被按摩者取仰臥位,頸下墊薄枕,按摩者坐於其頭側,點按其耳朵周圍的穴位後,雙手在被按摩者耳朵周圍發髻處,由前向後捋按36次;再從耳尖向耳垂方向按揉耳郭36次。
【足底按摩】
每次按摩30~40分鍾,每日1次,10~15天為1療程。
病理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肺、大腦、腦幹、三叉神經、耳、內耳迷路、肝、頭頸淋巴結等。
1.依次食指扣拳法頂壓腎、膀胱反射區各50次,按摩力度以局部脹痛為宜。
2.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輸尿管反射區50次。
3.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肺反射區50次。
4.食指扣拳法頂壓大腦、腦幹、三叉神經、耳、內耳迷路、肝、頭頸淋巴結、胸部淋巴結、下身淋巴結、腹腔神經叢反射區各50次。
近視
近視是屈光不正的一種,是指遠處的物體不能在視網膜會聚,而在視網膜之前形成焦點,導致遠方的物體模糊不清的疾病。近視最明顯的症狀是視力逐漸下降,隻能看近,不能看遠。近視眼的人在感覺眼睛酸痛時都會很自然地用手輕揉幾下,然後就會覺得舒服一些,其實如果能配合幾個簡單的穴位按壓,效果會更好。
【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睛明穴
位置:目內眥內上方凹陷中。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用拇指與食指或中指指尖按於兩側睛明穴, 待出現酸脹感時,由輕漸重,邊按邊揉,使酸脹感傳導擴散到眼區,時間約2分鍾。
功效:緩解眼睛疲勞,恢複視力,對眼睛充血、紅腫、水腫等有效果。此外,配合鼻子周圍的穴位一起按摩,能夠緩解鼻塞等症狀。
按揉四白穴
位置: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中。
按摩方法:將雙手食指指腹分別按於兩側四白穴處,待出現酸脹感時,由輕漸重,邊按邊揉,使酸脹感擴散到眼區,時間約2分鍾。
功效:治療麵癱、麵部痙攣、三叉神經痛、近視、散光、眼花等。此外,四白穴還是麵部美容的常用穴位。
按揉太陽穴
位置:在頭側,眉梢與眼外角延續交叉處,向後約1橫指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雙手食指螺紋麵分別按於兩側太陽穴,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局部有酸脹感為佳。如需要較大範圍或力量較重的按揉,可以用兩手的魚際部代替食指。手法宜輕柔,意念集中於太陽穴。
功效:治療感冒、頭痛發熱、頭痛頭暈、目赤腫痛、近視等。
按揉魚腰穴
位置:瞳孔直上,眉毛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雙手中指螺紋麵分別按於兩側魚腰穴上,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手法宜輕柔,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眉棱骨痛、眼瞼下垂、目赤腫痛、目翳、近視等眼部疾病。
按揉風池穴
位置:頸後兩側枕骨下方,發際的兩邊大筋外側凹陷處。
按摩方法:取端坐位,將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放於兩側風池穴處,其餘四指抱頭,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力量由輕漸重,按後再點按半分鍾,以局部有明顯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感冒、頭痛發熱、頸項僵痛、頭痛頭暈、目赤腫痛、近視、鼻炎等。
掐揉光明穴
位置:外踝上5寸,小腿外側骨前緣。
按摩方法:仰靠,將腿伸直,兩手拇指分別置於兩側光明穴處,先掐揉2分鍾,再點按半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治療各種眼疾,如眼睛疲勞、紅腫、沙眼、眼睛充血、視力下降、視物模糊、弱視等。
【局部按摩】
抹眉弓:屈兩手食指,食指中節部緊貼眉棱骨,用食指中節部同時由眉頭至眉梢做單方向抹動30次,手法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摩眼球:閉眼後輕輕地以食、中指撫摩眼球,1~2分鍾。
揉捏耳垂:拇指、食指相對揉捏耳垂中心眼區,至發熱後,持續揉捏1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