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鄭筱萸和他的妻兒們(6)(1 / 1)

"俺真沒有想到,他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王魁仁一臉的沮喪,"從他出事那陣子起,俺就一直在打聽,俺早就知道他會有今天--他犯的罪孽太重了!"

2003年12月29日,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一審被依法判處死刑,消息傳來,深深地觸動了王老漢的心。

孤兒、社教員、記工員……副省長、死刑犯,從來到這個世界時的赤貧,到即將離開這個世界時的近千萬元涉案金額,王懷忠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有誰會想到,這個做著燒餅的王魁仁,竟然是與王懷忠穿一條褲子的三個孤兒之一呢!

據一家媒體報道,在離亳州市區五六十裏地、與河南永城地區鄰近的小鎮,有一段40年前王懷忠遺落的終生難忘的經曆。

1960年,王懷忠剛剛滿14歲,那一年,因為饑荒,他的父母相繼餓死,隻剩下他和兩個瞎眼的哥哥。第二年,王懷忠被政府安排進了當地的孤兒院。

就是在這裏,王懷忠結識了同為孤兒的王魁仁和楊繩,他們三人結成了生死之交。他們都沒有爹娘,所以三人格外親,吃睡都在一塊,像親兄弟。在孤兒院裏,雖然政府管飯,但都吃不飽,他們就輪流出去要飯。

"為什麼輪流出去?因為三人隻有一條褲子。誰出去要飯,誰就穿上褲子,要回來三人一起吃。"王魁仁回憶說,"吃飽了就在一起玩,他的腦子特別聰明,玩啥都玩不過他,而且他還特別勤快,總是幫孤兒院裏幹些雜活。"

這三個苦命的孩子在孤兒院共同生活了近兩年,直到王懷忠被推薦到鄰近的張大莊公社當通信員。過了幾年,王魁仁也參了軍。三人從此分離。

當年連褲子都穿不上的王懷忠對金錢有著深刻記憶,這或許是他瘋狂攫取金錢的解釋吧!

曾經是王懷忠上司的王昭耀也曾是一名苦孩子。

2006年11月29日下午,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庭,一位滿臉滄桑的老人正在陳述。

法庭靜悄悄的,站在被告席上的老人頭微微低垂,用略微沙啞的聲音講述著往事,回顧著自己苦難的童年,說到痛心處,聲音哽咽,淚流滿麵……

這個痛哭流涕的老人就是安徽省委原副書記王昭耀。在第一次公開審理的法庭辯論結束後,王昭耀陳述了近30分鍾。他因受賄704萬餘元,另有649萬餘元的財產來源不明,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王昭耀是家中老大,下麵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貧窮伴隨著他的童年。為了供養他上學,父親賣掉了家裏的三間房屋,一人闖關東,母親在家既要種地,又要照顧三個孩子。

有一次,村食堂發了一個糧食做的窩頭,母親舍不得吃,留著給從縣城上學回家的大兒子吃,自己吃樹皮和草根。

貧窮給王昭耀幼小的心靈打上深刻的烙印。1963年,王昭耀考上了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現中國農業大學)水利工程係。從學校到頤和園,坐公共汽車隻需5分錢,但他從來沒坐過,都是跑著去。有報道說,在大學的5年中,他從來沒有枕過枕頭,一塊青磚枕了5年。這顯然有些誇張,但可以肯定,貧困伴隨著他的童年、青年時代,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網上的這篇報道說,大學畢業後,他本來被分配到長沙,但一個分配到安徽碭山的同學,因為女朋友分到長沙,想跟王昭耀對換,王昭耀二話沒說,就成全了同學,由城市來到了碭山農村。在碭山園藝場,他喂過豬,種過果樹,並認識了他的妻子馮繼英,結婚生子。

為了照顧王昭耀的孩子,他的母親從山東老家來到碭山,一住就是20年,把四個孩子養大成人後,母親又回到梁山縣。據知情人透露,關押在公安部秦城監獄的日子裏,王昭耀經常趴在鐵窗前流淚,感慨人間的酸甜苦辣。

也許是童年貧窮的記憶太深刻,苦哈哈的王昭耀以其精明能幹,在改革開放以後仕途順暢。人們發現,隨著官位的做大,對金錢的瘋狂攫取貫穿其整個仕途的升遷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