囑累品
流通中第三囑累品。所以來付囑彌勒阿難令末代流通故有囑累品來。此法是佛之憂累。今以我之累付囑於汝。又一解。以此經法付囑彌勒。即是彌勒之憂累。彌勒自憂當此事故雲囑累也。就中有二段。第一從初已下訖無令伺求得其便者。委付彌勒。第二是時佛告阿難已下付囑阿難
就彌勒中複開為兩段。第一從初訖而取相分別是為二法。正明如來付囑。第二彌勒聞說是以白佛已下明彌勒受付囑。第一佛付囑中有三子段。第一從初訖如是無令斷絕。明如來所得處為重法委付彌勒使流傳不絕。第二從所以者何已下訖隨諸眾生所應得利而為廣說。明於得失也。眾生不聞為失。聞者為得。所以殷勤付囑。為有得失也。第三從彌勒當知菩薩有二相已下明流通人應除過。就中亦三播明儀。第一播明舍華崇寶。一者雜句文飾之事是世間華飾乖於正典故應舍離也。二者不畏深義如實能入此是實理故宜遵崇修學也。若好雜句文飾當知是為新學菩薩者。情存文飾清華。此即始行之人也。若於如是無深無著甚深經典如說修行者。此則積來因久。即是崇實人也。第二播彌勒複有二法已下。於人法生過。此似外凡之人。一者所未聞經懷疑生怖。我初不聞從何處來者。此是於法生過也。二者若護持是經或時於中說其過惡者。此於人上生過也。有此二法已下。明既有此二過。當知是新學。凡夫未解深法。其心粗礦不能調伏也。第三播。彌勒複有二法已下亦於法生過此應是住前習種性人雖解深法猶自毀傷者。以解法未深猶故起過。既言不能得無生忍。故知應是住前人未得性地無生也。一者輕慢新學不能教誨者。化物不普於人有過也。二者雖解深法而取相分別者。明於深法中未亡其執。是故於法有取相之過
彌勒聞說是以白佛已下第二段明彌勒受如來付囑也。我當遠離如斯之惡。彌勒豈有此過。但為於末代持經之人應離此過故作斯言耶
是時佛告阿難已下第二大段付囑阿難受持。亦有二段。初明佛付囑使流傳受持。後明阿難受佛所付敬順受持請說經名也。一切大眾聞佛所說得法心悅歡喜奉行
龍華二儒共校定也。更比字一校也。大統五年四月十二日比丘惠龍寫記流通
保定二年歲次壬午於爾綿公齋上榆樹下大聽僧雖講維摩經一遍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