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顛,滄海雲浮,紅日初升,到處一片嫣紅之色。如同絕美少女的懷春。鳥獸寂然無聲,好象也迷失在這一片美麗的風景之中。但今天這一片美景注定無人欣賞。
泰山又稱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等。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五經通義》雲:“宗﹐長也﹐言為群嶽之長”。泰山突兀的立於華北大平原邊上的齊魯古國,同衡山,恒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嶽,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嶽。
“五嶽獨尊”乃是泰山的標誌性之物。每天這裏人山人海,可是今天卻迥然不同,這裏不見一個人影。哦,不是不見,是不容易發現。
泰山之顛這裏矗立這三個老者,分三處站立,剛好把來路空開。
其一老者眉毛花白,但麵色紅暈,一頭長發披肩在這凜冽的寒風中卻並未隨風飄搖,甚為奇怪,他的麵前一把長約三尺的青鋒靜靜矗立,隨風搖動,似乎很不滿這種氛圍。此老者名叫殷在天,乃是中原武林的泰山北鬥,成名於百年前,憑借承影神劍和高深沒測的修為,百年來罕逢敵手。中原群雄尊稱承影劍聖。
另一老者與前者不同,一身與眾不同的服飾告訴世人他並非中原人氏,並且一雙白玉般的手掌平放於胸前,一頭白發隨意的披在肩頭。此老者又是一個塞外神話,也是和殷在天成名於同一時期。他是蒙古皇族的後裔,名叫貼漠河,雖為皇族但他一生喜武,而且修為高絕,以雪神功和滄冥刀縱橫天下,被塞外之人成為刀皇。
位於北麵的老者卻是一個使槍之人,也是中原的泰山北鬥,名為何水應,與殷在天合稱槍神劍聖。一把長為七尺的長槍橫在胸前。長槍一片烏黑,透漏出一片滄桑之感。
這把槍和那把劍都是九天玄鐵所築,劍乃是上古十大神劍之一承影,此劍一旦使用,便無影無形且削鐵如泥,令人防不勝防,端是厲害無比。那把槍名為霸天,是此老者的成名兵器。而那非中原老者卻似乎沒有使用兵器。
許久,突然一聲歎息打破了了這泰山之顛的寧靜。
“生命源源不息啊,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們已經老了。”東麵的老者歎息道。
“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確,我們已經老了。老得不思進取啊。”持槍的老者流獻出一副悵然而又帶點欣喜的神色.。
“哼,你們兩個老家夥,別在這裏一副好象要死的樣子。你們心理不知道有多高興。哼,不過你們也別高興得太早了。武功到了我們這種程度,不會對紅塵之事有什麼興趣的。”那個非中原的老者說道。
“哦,萬事因人而定,或許他有什麼原因而不得不進入紅塵之中呢?”
“或許吧,我們幾個已經老了,有些事情不得不依靠年輕人啊。”
“哎,我們到了這種高度,有些事情已經可以預料了。時不過三,天下必然大亂,群魔亂舞,蒼生浩劫啊。”
“可惜,這已經不是我們所能管的了。你們不是也已經感應到了天劫了嗎?或許這是我們在人間的最後一戰了。”
“哈哈,看來不管誰輸誰贏,都已經沒有太大的必要了。”白玉老者接口道。
泰山腳下。
各門各派的人物代表已經到了,但沒有任何人感上山,高手之間的決鬥固然精彩,但也要有實力去觀賞才行。再說,武功已然邁入真武殿堂的他們,脾氣可不是怎麼好。客氣點要你下山,不客氣的話直接送你進入九重天。
諸多武林人士聚集在一起,議論紛紛。其中有明顯的分為了幾個部分。其中北麵的乃是正道群雄,裝扮各異,不管服飾與心理想著什麼,但臉上都帶著一絲敬佩和莊重,有的身著道袍,有的披著袈裟,還有一些其他的服飾。這分別是代表正道的武當派,少林,娥眉,青城......而在起對麵的乃是魔道的代表,一身的黑衣服,與環境容為一體,對對麵的人冷眼而視,流獻出淡淡的殺氣。他們代表著魔道的天魔宮,魔神殿,地刹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