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孟獲所猜測的一樣,他確實被抓了,他在大爆炸中被威力驚人的轟天雷給炸飛了,但所幸的是,隻是昏死了過去,並未收到一點的傷害,與他一起被俘虜的還有他引以為傲的南中第一勇士兀突骨,而兀突骨僅存的那一些藤甲兵,也全部命喪在此。

卷簾緩緩的被掀開了,諸葛亮從外麵走了進來,見到孟獲之後,便問道:“孟大王,真沒想到,我們這麼快又見麵了。”

孟獲見到諸葛亮後,就氣不打一處出,本想上去就掐住諸葛亮的脖子,但是卻因為諸葛亮背後站著的徐晃、黃忠二人所威懾,不敢輕舉妄動。

諸葛亮見孟獲無動於衷,便用話激道:“孟大王,你可能還在納悶,為什麼你精心製定的計劃,會成為這樣的一個樣子吧?”

“是你!都是你!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孟獲忽然歇斯底裏的呐喊著,憤怒之下用手指著諸葛亮說道。

徐晃、黃忠見狀,連忙上前以身遮擋。

諸葛亮見孟獲如此,便道:“孟大王,我知道你不服我,不過我可以再放你一次,你有什麼本事,就盡管使出來吧。實話告訴你,似我這樣的人,在大漢如同過江之鯽,你們蠻夷不過是有了些勇力,就妄圖雄霸一方,簡直是一個癡心夢想!如果你連我都奈何不了,你又該如何奈何的了我大漢成千上萬個比我還要智謀高深的人呢?

孟獲聽到諸葛亮的話,一字一句都聽在了耳朵裏,現在他才想明白,他敗給漢軍的不是武力,而是智力。

南中之地地處偏遠,不尊王化,大多都是以部族的形勢存在,禮儀什麼的都很簡單,沒有大漢朝的那種繁瑣。可南中之地也缺少中原應該有的教育,孩子們從小就開始上學堂學習讀書,這也就是南中之人和漢人的區別。

不過不管怎麼樣,孟獲還是不能輕易認輸,他承認自己在智力上鬥不過諸葛亮,那就固守好了,隻要重兵把守各個隘口,不讓漢軍過來就行,這樣諸葛亮也就抓不到他了。

於是乎,孟獲便對諸葛亮說道:“如果你肯再放我一次,我回去之後,定然不會再讓你抓到我!”

“這種話你已經對我說了很多遍了,我都不想再聽了。孟獲,我今天再放你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放你,如果你再被我抓到的話……”

“如果這次再被你抓住的話,我就按照約定,納降!”孟獲搶先說道。

“好,一言為定。不過我隻放你一人,至於那個叫什麼兀突骨的嘛,就隻能留在這裏當俘虜了。”諸葛亮道。

孟獲道:“隻要我能回去就行!”

於是乎,諸葛亮再一次放走了孟獲。

這些天孟獲連吃敗仗,就連孟獲也被漢軍三番四次的俘虜起來,軍隊早就沒有了戰鬥的心思。

最近,軍中更是流傳著這樣的一些說法,說孟獲早有投降漢軍的意思,隻是怕部下首領不同意,所以三番四次的率兵出擊,裝裝樣子,要不然孟獲怎麼每次都安然無恙的回來了,可跟隨他一起去的卻死的死傷的傷?

此話也絕對不是空穴來風,自然是有人在軍中故意散播,這散播謠言的人,其實就是諸葛亮趁著每次叛軍兵敗的時候,安插進去的奸細,專門負責散播這些謠言。

一時間,謠言四起,自然而然的也會傳到各部落首領的耳朵裏麵,各部落的首領也都是奔著各自利益,與其跟隨孟獲一起投降,倒不如自己先歸降的好。

銀坑洞的洞主楊鋒,也是個頗有膽略的人,這些天的謠言他早有耳聞,不管是不是真的,總之孟獲所組織的這個大聯盟已經是外強中幹,作為聯盟裏的一名成員,楊鋒也不甘於被孟獲總這麼壓著他一頭。於是乎,楊鋒便派遣他的七個兒子,趁著孟獲身邊精銳消耗殆盡,以及黑龍洞主率兵外出未歸的這段時間裏,分別前往各個部落進行密議,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了楊鋒的提議,並且願意推舉楊鋒為新的大王。

楊鋒也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材料,所以就推辭不受,這樣一來,更讓其餘部落的人覺得楊鋒是謙虛了,這楊鋒一下子成為了趕鴨子上架的主。

其實,其餘部落首領之所以會這麼做,也是事出有因的,他們無非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而已。現下孟獲的嫡係軍隊都基本消亡殆盡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散兵遊勇,但隻有銀坑洞主楊鋒的手裏還握著一支強兵,大約有五千多人。如果此事成功了,那麼也是好事一樁,如果此事不成功,他們大多可以反咬一口,就說是被楊鋒逼迫的,兩不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