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察覺到的是,此時跪在地上的徐格堆著一臉奸計得逞的微笑……
“屬下等參見置使大人!”這一日徐格再次攜王堅、朱五四一同來到行宮。
“徐大人有何要事?”我一邊把玩著手裏的弓箭,一邊裝糊塗地問著。
其實我哪裏還會不知道他此來的目的,無非就是要讓我稱王,可是見過了那些宮廷內鬥,我對做皇帝實在是沒什麼興趣。
“大人!”徐格對我深深一揖道:“下官些來是特來道喜的!”
“哦?何喜之有?”徐格的話不禁讓我有點意外,勾起了我一點好奇心,不想這卻正合他所意。
“大人!”徐格一摸嘴角的三羊胡斯斯然地說道:“此前大人不欲稱王原因有二:一是擔心稱王之後大宋揮軍來攻;二是擔心蒙古大軍借此機會趁火打劫。現如今居庸關一役,宋廷精銳盡去不說,便是那蒙古小兒也元氣大傷無力來犯。大人,此時不成霸業,更待何時?”
“是啊!大人!”王堅也在一旁添油加醋道:“大人可以為天下蒼生著想而不稱王不與朝廷作對,但是宋廷奸臣當道、小人得勢,他們並不會因為大人不稱王便能容得下我等,居庸塞宋廷與蒙古結盟出兵便是明證!還請大人視此為前車之鑒,與其縛手縛腳的被那些小人欺淩,不若放手大幹一場!”
“好弓好弓!”我裝作沒聽見他們的話,揚了揚手中的弓箭說道:“容我去試試箭法,久疏射藝,不知還能開得此弓否……”
說著拔腿就往宮外走去。
“大人!”王堅還要上來勸阻,卻被徐格一把攔住。
“王將軍!”徐格低聲說道:“容置使大人獨自想想,我等不可逼得太急……”
走出宮門見他們沒有追出來,我情不自禁地鬆了一口氣,心裏好像去了一塊大石般地一陣輕鬆,其實我也知道這時是稱王的最好時機,是時居庸關一役正是宋廷勾結蒙古的時候,有蒙古韃子的屍體彎刀為證,又有燕京千千萬萬百姓目睹,一時朝廷威信盡失,天下士子旦聞此事者無不痛心疾首。又聞我外拒蒙古、內敗宋軍,更是讓我的威望如日中天,前來投奔於我的文人、俠士絡繹不絕。可以說隻要我振臂一揮,便有江山易主之勢了。
隻是我所擔心的,卻並非是能不能奪取江山的問題,而是這兵端一開,不知又會有多少百姓死於戰禍,而且我也不願意被人硬架著去做了一個皇帝,往後要我過那成天躲在皇宮裏的生活,那還比死了還難受。
信步朝宮門渡去,守衛在宮門外的軍士一見到我紛紛抱拳行禮,這時門外玩耍的一群小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一名孩童年歲雖是不大,但玩起行軍打仗的遊戲卻是有模有樣,十幾名“孩子兵”在他手中排兵布陣竟也有一番樣子。
我心下不由暗自稱奇,走上前去問道:“小朋友……”呃,這時代的叫喚小孩子似乎不是這樣叫的,那該叫什麼呢?平時還真沒在意。
“大人是要問小民的名字吧!”這小孩倒也機靈,顯出與他年齡極不相稱的老道對我作了個揖道:“小民叫朱重九,我爹是朱五四,正在宮內麵見鄭言鄭大人!”
“朱重九?”我怎麼感覺這名字有點耳熟。
“是啊!”那小孩子天真的一側頭,說道:“我爹沒文化,第一個兒子叫朱重一,第二個兒子叫朱重二……一直到我最小,正好是朱重九,若是再多生兩個,取名朱重十一就不好聽了!”
聞言我不由啞然失笑,不禁憐愛地摸了摸他的小腦袋,暗道朱五四好福氣,有一個這麼機靈的兒子,此子往後定然是個人物!
“朱重九,朱重九……”回來的路上我一遍又一遍地念著這個名字,感覺就是在哪聽過,可是就是想不起來。會不會是個在現代的時候聽過這個名字?我認識的人裏麵都沒有取這麼怪的名的啊!那也許是在書裏看到過的,說不定這小子還是個曆史人物……
這時我猛然渾身一振,突然想起來他是誰了,朱元璋又名朱重九,他是朱元璋,他就是朱元璋,想到這裏我不由哈哈大笑起來……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五四是朱元璋的老爸,朱元璋的老爸在我手下供職……
曆史啊曆史,我擋住了蒙古人的進攻,讓國人免於蠻子的屠殺,同時也讓中國沒有了元朝,但是最終曆史的車輪還是要回到原來的軌道上嗎?隻不過繞過元朝,從而書就了一本無元世紀……
這難道就是天命?
想到這裏我不由心情大好,所有的負擔都放了開來,快步走回宮內對徐格等人說道:“不必稱王,準備數月後隨我揮師南下,一舉滅了那朝廷便了!”
“是!”眾人齊聲相應,個個麵露喜色,心道若是揮師滅了朝廷,那可就不是稱王而是稱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