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前475年,越國開始圍住吳都姑蘇,圍了整整三年。到了公元前473年的秋天,姑蘇城內人吃馬喂的都沒有了,君臣逃亡了秦餘杭山,也就是今天蘇州西北四十裏地,今天叫做陽山或萬安山。夫差被困在山上,他還想了個反間之計,命人將他寫好的書信用箭射到山下給範蠡和文種。其間莫不是什麼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類的話,可是這個書信一點作用也沒起。
夫差君臣長期被困,力不能支,後來派出王孫雒脫去衣服,跪著往山下爬,去向勾踐求和。勾踐先是不允,可是王孫雒實在可憐,勾踐還真有點動了不殺夫差的心思。這時範蠡說道:“千歲您忍辱二十餘年,為的是什麼?難道今天您要前功盡棄嗎?二十年前,上天將越國賜給吳國,可是吳王不受,才有今天之禍。如今,上天又將吳國賜給越國,千歲您豈有不受之禮”。這時王孫雒還想哀求,可是範蠡也不管勾踐如何應對,他下令鳴鼓進兵。
夫差見大勢已去,求和不成隻能求死了。夫差拔出寶劍,以袖遮麵,說道:“孤無麵以見子胥”。
勾踐攻下姑蘇之後,還按照國君之禮,埋葬了夫差。這時,他的一位功臣洋洋得意地出班道:“千歲,微臣給千歲賀喜,您如今就是一代的霸主了”。這位不是旁人,正是夫差寵信的太宰伯嚭。勾踐冷冷一笑,“伯嚭,你為臣子的,不忠無信。夫差若不是信了你這樣的小人,焉有今日。來呀,推出去立斬”。
自此越國消滅了一度強盛的吳國,而成為東南大國,進而向中原擴張勢力,爭奪諸侯霸權,成為短暫時期的盟主。
吳國的消亡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夫差信任了伯嚭,而不納伍子胥的忠言。另一方麵,夫差一心征戰稱霸,卻不注意安撫百姓,發展經濟,以致國力損耗、元氣大傷,後來到了根本無力支持與小小越過的戰爭。這正是吳越興旺讓人汲取的教訓。
越軍返國途中,行至五湖,大將軍範蠡決意辭去官職,告別越王,不再返國。越王堅持挽留他說:“子聽吾言,吾與子分國;不聽吾言,身死妻子戮”!範蠡不從王命,徑自領了數十人離去。
至於那位為越國立下險功的西施,自夫差自殺,姑蘇被攻下之後。她就被勾踐留在宮中,供自己享樂。可是王妃奏上了一本,說西施是個亡君敗國的狐媚。如果留在宮中,勢必越國也要受她的禍亂,必須賜死。勾踐當然不忍,可是王妃把西施個人的生死已經提到了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朝中的大臣們又多對王妃十分尊敬和仰慕,於是在壓力之下,西施沉湖而亡。
西施死後不久,也就是勾踐攻下越國半年左右的時間。一日文種正在相府料理公務,突然勾踐的親隨到來。文種將他請到書房,來人手上捧著一把寶劍交給了文種。文種一看,是屬鏤劍。文種仰天長歎,他什麼也不說了。這把寶劍要過伍子胥的命,如今看來千歲是要自己死了。
這個時候文種有些後悔自己當時沒有聽範蠡的,隨著他一起遠走他鄉。可是說那些還有有用嗎?時也運也命也。一代賢相文種居然被夫差說中,也終於落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最後再提一下那位當年被伍子胥保著逃到吳國的米勝,也就是楚平王的孫子,太子米健的兒子。他如今又是怎樣的下場呢?還早在公元前487年的時候,也就是楚惠王二年,楚國的令尹子西就將米勝召回了楚國。他畢竟是楚國王公貴族的後裔。米勝被封在了白地,就在今天的河南息縣東。米勝自號白公,他本來想要為自己的父親,也就是當年的太子米健報仇,可是未能遂願。他逐漸將這種仇恨轉移到了如今的楚國君臣頭上。白公勝便在暗中積極地爭取民眾,積蓄力量,準備奪權。
公元前479年的六月,吳國派兵攻打楚國的慎邑,就是今天的安徽潁上縣的東麵。白公勝率軍在慎邑擊敗來犯的吳軍,繳獲大批軍械輜重。同年的7月,白公勝以敬獻戰利品為名,帶兵入郢,殺死了楚國大臣子西、子期 ,並且劫走楚惠王,史稱“白公之亂”。白公勝想要立子閭為楚王,子閭不肯接受王位,結果被白公勝所殺。
隨後,楚國大臣公子高,又稱葉公,聽聞白公勝作亂,率駐守方城外的軍隊前來鎮圧。由都城北門而入,率軍打敗了白公勝,白公勝逃到山中,自縊而死。他手下大將石乞被俘,因為拒絕告知白公勝屍體的所在,而被烹死。白公勝弟王孫燕也逃奔至吳國。
伍子胥思思慕慕想要另立的楚國新君米勝也是落得個慘淡的下場。伍子胥由報仇而引發其一生的故事,可是到頭來,家仇未報;伍子胥終其一生想要實現的政治理想,在他死後不久也隨著他一起付了東流之水,日夜奔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