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老憨鐵牛市請律師(1 / 2)

“找律師,傾家蕩產也要找最好的律師。”老憨給自己打勁。可是,上那找高水平的律師呢,自己祖祖輩輩都是泥腿子,整天是“麵朝黃土背朝天”,出門口滿眼漆黑一個文化人不認識,老憨陷入了一片迷茫,不停的歎氣。

突然,他眼前一亮,有了,他想起了本村的王有發。王有發目前在鐵牛市公安局工作,又是政法大學法律係畢業,說不定認識白雲山縣政法部門裏的人。

老憨又風風火火的返回泉河鎮曾家莊村,找到鄰村---王莊自然村的王有發的父親王石頭,說明來意,希望一起找王有發幫忙。王石頭二話沒有說,當場答應;好,咱這就去。說起王石頭,其實他的先人也姓曾。據傳、曾家第二世老人“曾亮”與王莊村一經商王姓老人兩個交情不薄,兄弟相稱,但兩家貧富懸殊,背景各異。王姓老人經常把曾亮老人請到家中,酒席相待,為張揚富貴,用四個金磚墊著四個桌子腿。一日曾亮老人想,人家經常請自己吃喝,咱也該請人家來家中吃喝一會,於是擇吉日把王姓老人請來,隻因家中貧寒,實在室內無法就坐,恰好時值天熱,就在院內樹蔭下坐下。曾家雖是貧寒卻人丁興旺,膝下有5個兒子端茶倒水熱情伺候老人。吃飯也在樹陰下擺酒菜、輪番把盞敬酒,十分親熱。酒正濃,太陽西移,酒桌已在太陽之下,曾亮老人吩咐兒子把酒桌移到樹蔭下,又因家中地麵不平,幾經挪動桌子也沒放平。老人索性吩咐5個兒子一人抱住一個桌腿,穩著桌子,一人為機動,誰累了替換誰。省的挪來挪去。並說王兄你有四個金磚墊桌腿,我有四個活寶墊桌腿,一個機動的桌子腿。至此酒已半醺,王姓老人睹物神傷、潸然淚下,曾亮老人頓覺愕然,忙問:”王兄為何落淚,王氏老人慢慢說道,王某雖家資頗豐,卻是膝下無兒,人老了,要錢何用?我用四個金磚墊桌腿,終是還須用人挪動,哪如你用四個兒子抱桌子腿,錢不如人,老朽命好苦啊!說著又哭,曾亮老人一聽,哈哈大笑,欣然說道,你我兄弟情同手足,我兒即是你兒,這五個孩子中任你挑一個帶回家中,日後為你養老送終如何?王氏老人破涕為笑,說道,曾兄如此仗義,多謝了。自是又開席喝酒,歡樂不盡至午夜。王氏老人將曾家其中一個最小的兒子領回家中,改姓為“王”,為其娶妻成家,繁衍兒孫,自此曾王兩姓成一家。過去,每逢春節,王姓人家結隊到曾家莊拜年,曾家莊人也會宴席招待。“和尚不親帽子親”,有了這層關係,王石頭爽快的和老憨一起搭車直奔鐵牛市。“這個事不好辦啊,隔著幾個縣,跨著幾個區,要是在鐵牛市就好辦了。”王石頭有自己的擔憂,“中不中,咱試試吧,真不中,再講。”老憨給他打氣。一路上說著說著,很快就到了鐵牛市,見到了標誌性市標;大鐵牛。鐵牛市過去叫三川市,因鐵牛而得此名。明朝洪武年間,流經鐵牛市的泉河,每逢汛期河水猛漲,往往泛濫成災,雖經不斷加固並提高堤岸,但仍然不能根除水患。清光緒4年,在加固河堤的同時,鑄造180厘米長、80厘米寬、50厘米高的臥式鐵水牛1尊,重約3噸,安置於泉河南岸邊。鐵水牛全身平臥,頭向西南,大有喝水之勢。由於它高出上、下遊堤岸,當河水漲至鐵水牛嘴邊時,上下遊便可能決口,鐵水牛周圍水位下降,鐵牛市即轉危為安。所以,當時群眾曾有“水牛喝水,上遊決堤”的傳說,把鐵水牛譽為“吞洪鎮潮”的“神牛”。從此,它便作為記載鐵牛市水位漲落、汛期報警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