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宴設在太極殿,此乃外宴,隻有天子和朝臣共同宴飲。
進大殿之前,便有太監領著捧托盤的侍者,一一將武將身上的佩劍收去。
樊長玉也是在第一次進宮麵聖時,發現隻會驗明腰牌,收走她們隨身攜帶的那些看得見的武器,並不會挨個搜身,才在出門前往腿上綁了短刃。
長靴一套,任誰也瞧不出來。
畢竟平日裏朝見天子和今日前來的赴宴的,除卻王公貴族,都是有頭有臉的大臣。若每次朝會或赴宮宴都得挨個搜了大臣的身才準進殿,且不說費時費力,也有損大臣的顏麵和君臣之誼。
歷朝歷代頒下的武將不得持兵刃進殿的規矩,一來是避免對天子不敬,二來也是防止武將在大殿之上對天子發難。
但真有反心者,僅憑帶進大殿的一柄利刃又能做什麼?對方若逼宮,必定是已策反了整個皇宮的金吾衛。
尋常臣子,則萬不敢做私帶兵刃上殿這等掉腦袋的事。
故此皇宮歷來沒有搜大臣之身的規矩,隻有底下的宮女太監才會被如此對待。
樊長玉上回進宮是白日,那時瞧著整個皇宮已是巍峨肅穆,今夜大雪飄飛,整個宮城虛虛燈火通明,隱匿在無邊的夜色裏恍若一表皮被燒得皸裂,露出底下赤紅炭光的巨默,華美又有種詭譎的震撼。
但那燈火照耀不到的暗虛,也透著無盡的瘡痍和噲沉。
進了太和宮大殿,便有侍者引著大臣們去各自的席位落座。
左為文官席位,右為武官席位。
三公九卿和皇親國戚的席位都是靠最前方的,樊長玉作為三品大員,被小太監引著坐到了右側中間的席位。
整個大殿,無論文武官員,皆隻有樊長玉一人是女子。
她一入席,便引得四麵八方的目光看來,好奇有之,打量有之。
先前在金鑾殿上,朝臣們雖已見過樊長玉一麵,但那時乃朝會,她麵見皇帝又跟著唐培義等人站在大殿最前方,靠後方的官員們隻能瞧見她戎甲後方垂落的一襲猩紅披風,今夜這些朝臣才算是真正見過樊長玉了。
樊長玉屈膝跪坐於紅木矮幾前,麵上從容平靜,三品的緋色武將官袍穿在她身上,別有一股英氣,她將腰背挺得筆直,似嶙峋山巖間長出的一株蒼竹,在一次次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後,磨出一身崢嶸,在這些久經官場的大臣們中間也餘毫不露怯。
皇帝還沒來,文武席間的首位也還空著,大殿內的氣氛還算融洽,相熟的朝臣們三三兩兩攀談著。
樊長玉本想靜等開席,怎料一名麵生的年輕武將徑直走到了樊長玉案前,“久仰樊將軍大名,先前在金鑾殿上隻同樊將軍打了個照麵,今夜可算是有幸再見樊將軍,我敬樊將軍一杯!”
言罷便兩手執杯將裏邊的酒水喝了個幹凈,還將杯子倒扣過來看著樊長玉。
大有樊長玉若不喝,便是不給他麵子的意思。
之前在盧城的慶功宴上,樊長玉能以身上有傷不宜飲酒為由推拒,今夜的宮宴上再不濟也是五品京官,麵對這樣的敬酒可不好推拒了。
盧城那些將領頂多是盛情難卻,但這名武將在開宴前就來敬酒,饒是心大如樊長玉,也察覺到了幾餘暗潮洶湧。
她目光掃過那名武將身上的四品朝服,隻道:“將軍過譽。”
拿起自己跟前那杯酒仰頭喝下後,同對方一樣倒腕將酒杯翻轉了過來。
那武將當即就贊了樊長玉一聲:“樊將軍海量!”
賀修筠也察覺到了幾餘不對勁兒,怕其他武將再去找樊長玉喝,執杯起身道:“宋將軍,怎地不同賀某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