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2 / 2)

朱有常還是沒肯起,昔日在戰場上斷了腿都沒落過一滴淚的漢子,在今日哭得肝腸寸斷。

他哽咽道:“這一跪,是我老朱替孟家謝侯爺的,侯爺不知當年隱情,還能任讓那孩子在軍中闖出一番天地,老朱謝侯爺的這份大義和坦滂!”

謝臨山被開膛破肚掛到錦州城樓上,直至今日民間百姓提起都還會潸然淚下,痛罵北厥人禽默做派,謝征乃謝臨山親子,對於錦州一案罪魁禍首的恨意,比起民間百姓隻會多不會少。

朱有常不知謝征是如何平等地看待從軍的孟家後人的,這一瞬湧上心頭的隻有無盡感激和敬意。

謝征聽得朱有常這番話,扶他起身的手微微一頓,問:“朱將軍,當年的隱情,究竟是什麼?”

一回憶起當年的事,朱有常就止不住咬牙切齒:“當年並非老將軍枉顧軍令,延誤運糧,而是隨軍的十六皇子好大喜功,見隻有數千北厥人守羅城,十萬百姓被困城內,不聽老將軍號令,執意要前去羅城救援,最後十六皇子也被生擒,北厥人要老將軍拿大軍糧草去換十六皇子,否則就拿十六皇子的血祭旗!”

謝忠臉色驟變,謝征眸色也沉了下來。

不為別的,而是關於十六皇子的事,在這十幾年裏仿佛像是被人刻意抹去了一般,甚至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十六皇子在羅城一戰中做過什麼。

謝征當初聽到風聲,重查錦州一案,從大理寺調取宗卷時,卷中所寫的,也是常山將軍孟叔遠枉顧軍令,前去解救羅城被困的十萬民眾,最後卻戰敗沒能救出城內百姓,還害得隨行的十六皇子一起身死。延誤了運糧,又間接導致了前線錦州沒能守住,最後畏罪自殺。

可當年盤踞在羅城的那支北厥軍,根本不足為懼,他們人數不多,又沒補給,也隻能靠著羅城易守難攻的地勢,在那方寸之地茍延殘喘。

朝廷當初不管羅城,一來是錦州戰況更加兇險,二來羅城的賊人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硬打下來得耗上不少時日。

相比之下守住了錦州這道門,把北厥大軍擋在關外,回頭便可再無後顧之憂地收拾羅城的支北厥軍,跟關門打狗無異。這也是謝征這麼多年裏,一直痛恨孟叔遠的原因。

不援羅城,羅城會死很多人,但錦州失守,大胤門庭大開,異族長驅直下,隻會死比那多十倍百倍的人。

是孟叔遠一時的婦人之仁,讓他枉顧軍令,犯下了不可挽回的大錯!

原來當初孟叔遠援羅城,不是看不清形勢,而是還有十六皇子這麼個人物也攪在局中?

謝忠皺眉問:“孟老將軍是為了救十六皇子,才延誤的運糧?”

朱有常急道:“孟將軍是大將軍最為倚重的老將,怎會如此不分輕重?謝都騎當年跟著大將軍征戰,也當知曉我家將軍的為人才是!”

謝臨山被封護國大將軍,在整個大胤能被稱一聲“大將軍”的,也獨他一人了。

謝忠乃謝家家將,當年是作為親衛隊一直跟著謝臨山的,都騎便是他當年的官職,朱有常用的還是舊時的稱呼。

他這般說,謝忠不自覺鬆了口氣。

朱有常含恨道:“侯爺年歲尚淺,不知當年十六皇子有多受先帝寵愛罷了,謝都騎應當是知曉的。”

他說著看向謝忠。

謝忠點頭:“十六皇子母族勢大,其母賈貴妃甚至寵冠後宮,當年坊間常傳,若非承德太子殿下仁厚禮賢,在群臣還百姓心目中都頗有聲望,先帝隻怕會立十六皇子為太子。”

謝征沒做聲,半垂下眸子掩住了眼底所有思緒。

這樣風光無限的十六皇子,在十七年後,能查到的東西卻隻剩隻言片語,實在是詭異。

朱有常在謝忠出言佐證之後,便繼續道:“孟將軍也不敢置十六皇子的生死於不顧,又不敢延誤運糧大事,便八百裏加急送了戰報回京,請示先帝如何解救十六殿下。期間下令讓大軍押送糧草繼續趕往錦州,隻留了小部分人馬在羅城外周旋。”

“兩日後,從京城八百裏加急送來一道虎符,還有一封魏嚴的親筆信。”一提到魏嚴,朱有常下頜便不自覺咬繄了,似恨不能生啖其血肉:“那卑鄙小人在信中言,陛下勒令將軍即刻回羅城救十六皇子,糧草由崇州調軍押送往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