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出鄉關(1 / 2)

第(1)章:朝日伴河山,壯士出鄉關

北宋初年,宋朝經過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兩個朝代,就到了宋真宗趙恒年間,宋真宗即位後,北邊遼國野心勃勃,借口周世完柴榮奪了關南之地,調集重兵,在蕭太後的率領下,滾滾南下,與宋兵發生數次大戰。1004年,澶淵(今河南濮陽)之戰前,遼軍攻至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兩軍出現對峙局麵,遼將王繼忠乘機勸蕭太後與宋朝講和。蕭太後恐腹背受敵,就向宋朝提出議和,被宋真宗拒絕。

當年十一月,遼軍在朔州(今山西北部)為宋軍大敗,遼軍因糧草不繼隻得撤軍。後來遼軍將主力集中於瀛州(今河北河間)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軍守將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戰十多天。遼將蕭撻凜、蕭觀音奴二人率軍攻克祁州,蕭太後等人率軍與之會合,合力進攻冀州、貝州(今河北清河),宋軍則會兵於澶州(今河南濮陽)。遼軍攻克德清(今河南清奉),三麵包圍澶州,澶洲是宋朝都城開封門戶,如被攻破,後果不堪設想,宋將李繼隆死守澶州城

遼朝統軍蕭撻凜,是為蕭太後之弟,驍勇善戰,見宋軍死守不出,便率數十輕騎兵在澶州城下叫陣。宋軍大將張環在澶州城上以伏駑射殺,此種伏弩威力極大,能射出二百餘丈,勁風撲來,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猝不及防,頭部中箭,大叫一聲,墜落於地。遼軍急搶至營中,已斷氣亡魂。字軍士氣大挫,蕭太後聞弟蕭撻凜身死,痛哭不已,為之罷朝五日。

此時宋真宗也在宰相寇準的勸說下,剛好抵達澶州。宰相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真宗上城樓時,“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裏,氣勢百倍”。遼軍無意再戰,宋遼議和。雙方就此撤兵,宋遼從此為兄弟之國,宋朝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今河北雄縣)交割。自此宋遼息戰,史稱“澶淵之盟”。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率領朝廷百官兩千餘人,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浩浩蕩蕩,東封泰山,以此昭示天下。並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詔王旦撰《封祀壇頌》、王欽若撰《社首壇頌》、陳堯叟撰《朝覲壇頌》,各立碑山下。東封泰山後,宋朝進入了少有的安定和發展時期。我們的主人公葉芝春就是這個時候走在去汴梁的路上。

※※※※※※※※※※※※※※※※※※※※※※※※※※※※※※※※

北宋真宗年間(1015年),在江南路饒州府豫章瓦屑壩村,正是鶯歌燕舞,楊柳輕搖的春天。朝日已從東方冉冉升起,陽光灑滿田野。在村頭,一年輕人緩緩行於田間小徑之上,他手牽一匹黑色駿馬,後麵跟著他的父母和新婚妻子,還有書童葉芝彪。年輕人名喚葉芝春,生於鹹平初年(998年),至今已十七歲了。隻見他劍眉虎眼,白玉臉龐,容顏俊秀堅毅。他身材頎長,穿著一襲白色長衣,腰上挎著一把寶劍。他父親名葉峰,已五十多歲了,兩鬢已然斑白,老人原為邊關名將楊六郎手下馬步軍指揮使,因與契丹力戰,中箭傷,休戰歸家。

此次葉芝春北上汴梁(今河南天封市),乃是奉詔進京,述禁軍之職。葉芝春年紀輕輕,一朝離家,心中不免酸苦,但又不希望爹娘擔心,他勒住馬道:爹爹、娘親,外麵風寒,請即回!葉峰雖是滿頭白發,但不失當年之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