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C小姐眉飛色舞的樣子,L緊接著說:“小姐,您這樣青春靚麗,又這麼時尚,相信一定知道我們這個品牌了。我們這個品牌的香水,就是專門為你們這樣青春時尚,而且高收入的女性設計的,我們的產品簡直就是為您量身定做的。”
“為你們這樣青春時尚,高收入的人設計”這句話會讓客戶覺得,自己使用的是高收入一族使用的產品,如果不使用,就像自己沒品位似的。
這樣一來,“沒錢”就難以成為其不購買的借口了。
銷售人員在顧客以“沒錢”作為借口的時候,首先要進行分析:對方是真的沒錢還是借口而已。要根據客戶的穿著、言談舉止等進行判斷,如果對方確實沒有錢,就可以換一個適合對方的產品進行推銷;如果對方僅僅是找借口,就要運用群體理論向客戶說明,這類產品是專門向他們那樣的人推銷的,讓顧客感覺到,如果自己不購買,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 其他幾個顧客也覺得很好,要不您再好好考慮考慮?
為了刺激客戶采取購買行動,有時候你說一百句也頂不上你引用一次第三者對你商品的評價。如果這個第三者是明星的話,就更加具有說服效果。
談到你要出賣的一塊土地,你可以對客戶說:“前不久,一個客戶也來此地看過。他覺得非常滿意,想在此地蓋棟別墅。可惜後來他因資金周轉不靈而無法購買,我也為他感到遺憾。要不您好好看看周圍的環境?”
巧妙地引用他人的話,特別是買商品的第三者的話,向你的客戶說出他人對你的商品的評價,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件商品其他幾個顧客看了也覺得很好,要不您好好看看?”銷售員要利用這樣的問題,引用第三者的觀點,吸引住顧客的眼球。
這一技巧的妙處在於,一般客戶對於推銷員的印象總是不那麼好,對於推銷這種售賣方式也持懷疑的態度。但是,如果你非常成功地引用第三者的評價來遊說客戶,客戶一定會有一種安全感,他本人也會消除對你的戒心,相信你給他作的商品介紹,也便會對購買你的商品比較放心。
假如你為一家公司推銷一種新式化妝品,而這家公司已經在電視上做過廣告,你的推銷一定要從廣告(電視台也是一種第三者)開始。
如果你知道某個“大人物”曾盛讚或使用了你正在推銷的商品,你的推銷就會變得比原先容易得多。因為電影明星、體育明星等“大人物”一定會比你更容易被信賴,說服力也就當然比你強得多。
但這樣的好事,未必就會落在你所推銷的商品上。那也不要緊,你如果能打聽到你客戶的周圍有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他曾經說過你的商品的好話,你就應該不失時機的加以利用。甚至你可以先向他推銷你的商品,隻要你很聰明,無論成與不成,你都能獲得他對你的商品的讚美之辭,這會成為你在他的影響力所及的範圍內進行推銷的通行證。
當然,假如你引用一個客戶並不了解也不認識的人的話,也不一定就沒有效果。隻要這話的確有理,他也會覺得言之有理而加以考慮。如果你去推銷圓珠筆,你可以對客戶說:“我的一個朋友每半年總要買上七八支圓珠筆,在他經常工作的地方,每處放上一兩支。他說這樣很方便,因為那樣就不會出現急需用時還得四處去找的情況了。隨手拿來就用當然再方便不過,而且七八支筆使用平均,半年都不用換新的,所以比一次買一支要劃算得多。”
你的客戶聽了這段話一定會覺得很有道理,他便很可能從此改變他的購買方式,一下子從你這裏買去許多支圓珠筆,從而使你的銷售額成倍增加。
當你敲開一家客戶的大門時,你應該對出來開門的女主人說:“這就是電視裏天天出現的那種最新樣式的化妝品,您一看就會認出來的。”然後,你立刻將樣品遞過去,她便不會懷疑你了。
如果你認為她並不是一個喜歡標新立異的人,你就可以接著告訴她:“我剛才已經推銷了幾十瓶,大家都是看了電視裏的廣告介紹才購買的,而且它也的確不錯。”這樣一來,她購買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因為你一直都在“請”電視和其他購買者來為你說話,她“自然”不會產生什麼懷疑,隻會感到安全而樂於購買你的商品。
某些人對新產品特別有興趣,一旦新產品問世,就會趕快搶先買來,顯示給朋友或家人看,一副得意的樣子。有些人則正好相反,做起事來極度保守,對於新企劃和新產品都不大欣賞,致使他的上司與同事都感到很迷惑。
購買商品時,客戶說:“新產品不知道怎麼樣?”這就表示他有意思買下,可又擔心新產品的性能、機能、質量、故障、流行性、是否合乎自己的身份……如果客戶是代表公司來購貨,說:“我曾經吃過苦頭,不敢領教。”這種情況表示他從前曾因采購新產品而犯過錯誤,受過教訓。此時,你應該聽聽他的原委,知悉其來龍去脈後,進一步商討改進的方法,讓他先服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