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後宮(6)(1 / 1)

東廠一個叫尚銘的太監捕賊立功得到皇帝獎賞,汪直忌恨他隱匿不報,竟欲將之除掉,尚銘度過了一段擔驚受怕的日子後終於開始了反擊,他聯絡閣臣萬安和皇帝跟前的紅人李孜省,把所掌握的汪直不法的證據全都交到了皇帝手裏。禦史、給事中們也趁機交章彈劾,1482年,臭名昭著的西廠終於被廢除,不久,汪直也被驅趕到南京,繼續去當他有名無實的禦馬監太監。尚銘的東廠借此機會發達起來,拷撲大戶、賣官鬻爵這些勾當做得比汪直有過之而無不如。他最後也被喜怒無常的朱見深發配去了南京。

一些正直的官員始終堅持認為,宦官不能授予太大的權力,而隻能在嚴格限製下執行內廷的一些雜務。打一個不那麼恰當的比方,如果把朝政比作一台大戲,他們現在竟都跑到台中央上躥下跳了,這必將讓這些無知無畏者擔上越來越重的道德上的罵名。南京一位都察院官員王徽在一篇明是建議改善宦官待遇,實為裁抑其權限的奏疏中說,自古以來宦官就是一群有人格缺陷的人,賢良者少,奸邪者多,如果授予他們太多的權力,讓他們弄權、墮落,然後加之以嚴刑,那是始愛之而終殺之,不是保全之道。要效法太祖高皇帝時代的做法,不讓他們廣置產業,更不可讓他們預政典兵,宦官的家人義子,應全都編入原籍為民,不可在朝中做官,對這些在內廷從事服務的人,隻須“厚其賞賚,使得豐足”,切不可讓他們對權力生出染指的欲望。

這位監察官員還提出禁止內外大臣交結,理由是,內官在皇帝近前,總有一些不知廉恥的外官抱著種種目的前來交結。內官收下了他們送的禮物,就會在皇帝麵前一個勁地誇他們好。而一些方正不阿的官員,隻因為沒有給內官送禮,就招致內官朝夕讒謗,時日一久,皇帝也未免對這些忠良之臣起疑心。“恩出於內侍,怨歸於朝廷”,朝廷不總是成了輸家嗎?長此以往,總有輸得賠不起的一天的,倒不如趁早警惕內廷,禁止內外交結,以作維穩計。

等待著王徽的是削職和非人道的迫害。幸虧他活得足夠的長,在下一任皇帝即位後經吏部薦舉擔任了朝廷中一個高級職務。

接著來說憲宗朱見深。他的子嗣問題是朝野人士所關心的,也是本章敘述繼續前進的一個驅動力。明朝十六帝如環環相扣,他那個幾乎是天上掉下來的兒子是其中的第九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