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反饋原則——真正的銷售從售後開始(1)(1 / 2)

★反饋原則

有一位意大利的愛國誌士馬誌尼在100年前曾經說過:“勝利的明天要比勝利的前夜更為艱險。”

也許你已經完成了整個推銷程序,到了顧客即將簽署的時候了。到了這個時候,這個顧客可以說是已經被你說服了。但是,在此仍然想提醒你的,就是一次真正的銷售是永遠不會真正結束的。

當你獲得一張簽了字的訂貨單,這不過是表示你完成了推銷的初步工作而已。從此以後,你公司中處理這筆交易的人員不論是你自己,還是一位助理推銷員,還是一位修理師,還要開始一個冗長的連續性的推銷,他們需要的時間不會比你和這一顧客談生意時所需的時間少。隻要你的貨品的質量稍微差一點,或者當時服務稍不周到,顧客就可能會中止與你的交易。換句話說,推銷並不是僅僅收到訂貨單就算了事,就可以不管你的顧客與貨品日後的情況了。要記住,在推銷完畢之後,你所需要發揮的工作精神,比在推銷完畢之前還要多哩?

如果你認為這是矛盾的話,那麼讓我們提出一兩件假定的事例來研究一下。譬如說,現在有一位推銷罐頭食品的推銷員,他是一家食品公司或其經紀人所雇用的,他現在去訪問一些零售商。你常可以看到,一般人對於經紀人的推銷員都是看不起的,他們都認為這些“特殊的推銷員”是些隻會“收取訂貨單的人”。

在許多場合,這種輕視還是說得過去的。過去有許多推銷員確實像機器人似的,每天出去時手中總是拿著一本訂貨簿,見了人總是用一句推銷上的口頭禪:“鍾先生,今天您要多少箱?”但是一位真正想“為顧客而工作”的推銷員卻不是這樣。他會認真地去分析這位鍾先生和他那商店的情況,他還會去研究其附近地區的情形,從而了解該地區的情形,從而了解該地區一般家庭的狀況。因為他知道,如果當地一般家庭隻能買0.35元一瓶的汽水,那麼向他推銷0.45元一瓶的汽水是沒有用的。此外,他還應進一步研究附近居民的籍貫及來源,如果其中上海人比較多,那麼在這個地區銷售上海風味的食品,就會適銷對路。這個消息可向鍾先生提出來,同時向他推銷這些食品。

這位推銷員還向鍾先生及其店員講解有關其產品的推銷要點,比如,他會給他們指點如何才能使他們的店麵更能吸引顧客。因此,他已成為一位真正為顧客鍾先生服務的推銷員了。做了這樣一位推銷員,他自然會充分地體會到,除非他賣給鍾先生的貨品,鍾先生能轉賣出去,否則他所能收到的定單是不會多的,隻會一天一天地少下去。

這位“特殊的推銷員”有時被誤認為一位“壓力很大的人物”,因為通常所販賣的都是些大家不大需要的貨品;但經過他一番講解以後,大家卻都會需要了。這不正是由於他對人的影響力特別大嗎,但其影響力之所以大的原因,卻不僅僅是由於他在推銷時所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於他在推銷以後,能繼續為顧客服務。

定單固然已經簽訂了,但這還不能說顧客已完全決定買了,可能隻決定了一半,也可能隻決定了3/4。他們對於所簽購的貨物仍然可能產生懷疑,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認識到貨品優點之所在。這時推銷員就要不斷地繼續前往訪談,使他們能漸漸地全部了解。

★成交之後才是銷售的開始

很多銷售員都認為成交是銷售的終端,以為成交了就等於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世界知名的銷售員都不把成交看成是銷售的終點站,原一平有句名言:“成交之後才是銷售的開始。”

讓我們來看看喬·吉拉德成交之後做的事情。

銷售成功之後,吉拉德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客戶及其與買車子有關的一切情報,全部都記進卡片裏麵。同時,他對買過車子的人寄出一張感謝卡。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很多銷售員並沒有這樣做。所以,吉拉德為買主寄出感謝卡,買主對感謝卡感到十分新奇,從而印象特別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