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一尊舊裂的佛像,破敗的木魚,倒下的燈台,香爐內淨土灑落一地,唯有蒲團完好,散發年代久遠的塵氣。
而此時的老僂正坐其上,蓑帽掩頭依靠著燈台,腰間係著葫蘆,渾身酒氣熏天,含糊其詞。
一塵細細觀摩廟宇的每一處,角落也不漏過,越看越是心驚,似乎覺察到什麼,想要立刻脫身離去,但見老僂後,卻駐足止步,身坐篝火前怔怔不言。
“為何破廟再現,究竟有何辛謎,與我有何聯係,亦或是與此老翁有關?”一塵看向沉睡的老僂,欲要看破些什麼,卻始終不著邊際。反複斟酌,尋便蛛絲馬跡,仍舊未有頭緒,便不再深思。
“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又是何意......”一塵慢條斯理,百思不得其解。
“一花一世界,一歲一枯榮。”
也許,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命定,遂不思緒,隨著雨水順著漏逢嘀嗒,盤膝入定。
次日,一縷晨曦透入廟宇,將蛛絲拉的細長,塵跡飛蕩,一塵轉醒,卻失了老僂的蹤跡,不知去向。無奈之下,便回了客棧。
“公子,有位姑娘托我將此信交給您。”正當一塵準備推門之時,身後傳來一聲輕喚,隻見小二取出信封交付給後者。
“你可知是誰?”一塵疑惑。
“這......小的也不知曉,想必公子明了。”前者訕訕道。
“那好,你去吧。”
後者掩門,拆開信件,寥寥幾筆,柳字輕點:今夜,杏湖畔。
一塵皺眉,腦海緩緩浮現幾日前靈琴秀舞,如畫中嬌。不知此番相邀,又是何意?含情暗脈?將信紙置於一旁,拿起古卷翻起,名曰:《散經》 。
《散經》是記錄一些聞人異事,錯亂卻有序,客房內書櫃放置幾冊書卷供客人作消遣之用,也可增加些博文閱曆。
前幾頁卷寫的多是前人豐功偉績,再往後記載驚世情緣,生死之戀諸如此類,也頗有一番趣味。而後繼續翻閱之時,眼目定格在那一瞬:兩百三十四回 :東籬國亡。
一塵怔怔看著古卷,一時間思緒湧動,猛然堵住心口,心急如焚的看完講述,而後雙眸濕潤微紅。
書上大致記載:
前元一四七五紀,東籬國內憂外患,宰相王磯私通關外賊寇,敵方聲勢浩大,為西、北兩方聯盟寇軍共侵,幾員猛將張、燕、黃逐一陣亡,內有王磯引線,外有強寇,內外兼合一舉覆滅東籬王國,皇城血流成河,淌七日方休,屍骨成山,焚七日才消,莫不歎惋。
且附詩一首:
兵發十萬入邯鄲,馬踏飛燕過陽關
醉裏挑燈鳴劍戰,名留千古悲畫扇
金碧輝闕一日空,佳麗廷賢幾方休
淡妝濃抹伴君樓,不知來世亦是憂
一塵字斟句酌,為何東籬國史會出現在《散經》之上?難道自己所處的國度是東籬之後的某一曆史段?而先後出現的破廟到底寓意何為?自己是否還能回到東籬?
“我......到底該如何?”
輕輕合上古卷,隨後搜尋整個書櫃,卻不再有類似國史,無奈作罷,輕夾古卷,負手瞰望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