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急性期局部腫大、疼痛,體溫升高,同時有精索腫脹和壓痛者,去附子、桂枝,加金銀花、大青葉各25g,牡丹皮9g;墜痛者,加黃芪9g,升麻3g;硬塊難消者,重用紅花。
【方源】《冉氏經驗方》
醋製大黃丸(於述宗方)
【組成】醋大黃15g,研細末,香油、醋適量,合成豌豆大丸即可。
調經方:肉桂、木香、紅花各3g,桃仁7粒,黃酒3兩。共煎後送服大黃丸。
【功效主治】凡婦女由氣鬱、氣血不調、經絡鬱滯、瘀血內留而引起的痛經、閉經、月經不調、不孕等症,本方均適宜,血瘀引起的癥瘕積聚等也可運用本方。
注意事項:服藥後多有腸鳴腹痛之感,瀉下黏滯物較多,少數病人有欲嘔之感,皆無妨。血熱經多、妊娠禁服。
【驗案】痛經並經前頭痛
徐某,女,24歲。1960年3月18日診。經前經期腹痛,頭痛2年,逐漸加重,醫院按痛經、神經性頭痛治療效果不顯。刻診:眼周色暗,精神抑鬱,時太息,月經不調,經來量少、有瘀塊,腹脹痛,經前頭痛、經後痛減。脈沉澀,苔薄白。證屬肝鬱氣滯,經行不暢。治宜疏肝解鬱,活血調經止痛。先用醋製大黃丸合調經湯3劑,每日1劑,經前10日按法服藥。藥後腹痛腸鳴,瀉下黏滯物甚多;後以逍遙丸加丹參、川芎、鬱金、桃仁、紅花,6劑調理而愈。
閉經
劉某,女,23歲。1963年10月28日診。4年前正值經期與人糾紛,氣惱後發生閉經,多處治療不愈。刻診:麵色萎黃,形瘦,胸脅脹痛,四肢疼痛,小腹脹痛有塊,舌質暗,脈沉弦。證屬肝鬱氣滯,血瘀經閉,氣血雙虧。治宜疏肝解鬱,化瘀通經,健脾益腎。先用醋製大黃丸合調經湯方6劑,瀉下黏滯物甚多,經來量少,疼痛亦減。繼以八珍湯合逍遙散方加減10餘劑調理康複。
寒濕瘀滯不孕
張某,女,24歲。1973年3月15日診。痛經8年,婚後3年未孕,婚後痛經加重,月經不暢,經色紫黑如豆汁,經前臍下脹痛,脈弦滑,苔白。證屬寒濕瘀滯。治宜活血化瘀,溫臍化濕。先用醋製大黃丸合調經方。6劑後,痛經好轉,後以白術、巴戟天、山藥各15g,菟絲子、熟地黃各12g,扁豆、蓮子、茯苓、肉蓯蓉、白果各10g,香附、鬱金、當歸、延胡索各9g。服6劑,2個月後已懷孕,後足月生一女嬰。
【方源】[王勇.於述宗婦科用藥經驗點滴.四川中醫,1991(8):41]
活血排石湯(高誌東方)
【組成】酒大黃15g,金錢草、雞內金、生麥芽各30g,當歸、枳殼各20g,木香10g。
【功效主治】活血行氣止痛,溶石排石。用於泌尿係結石。
【方解】泌尿係結石為臨床常見病之一,其發病機製多責之過食肥甘厚味,釀濕化熱,下注膀胱,煎熬成石。石成則阻礙氣機,氣滯則血瘀,瘀則不通,不通則痛。治療上,除溶石排石外,重在活血行氣,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金錢草味鹹性平,善化堅結,消瘀滯,滲濕熱,通小便,瀉上沏下,利濕通淋。雞內金培土生金,益氣通竅,化濕通淋。當歸、枳殼、木香理氣活血,使瘀去痛消。借麥芽升發之性條達氣機且防金石類藥物損傷脾胃。酒大黃是大黃藥材經加酒拌勻、燜透、文火炒幹的炮製品。現代研究發現,大黃酒製後結合性的大黃酸減少,主要成分結合性蒽醌量顯著降低、鞣質減少,瀉下作用緩和、收斂力減弱,減輕了腹痛等副作用。而其抑菌、解熱、消炎、止血,等作用均保持較好。由此看來,大黃酒製後改變了原藥性作用趨向(升降浮沉之特點)和原藥性作用的髒腑、經絡(歸經),突出了清熱解毒的功能。治療範圍進一步擴大。祖國醫學認為,大黃酒製後活血作用增強、而瀉下作用減弱。諸藥合用,共奏溶石排石、活血行氣止痛之功效。
【加減】腰痛者加延胡索15g,川楝子10g;血尿者加白茅根60g,生地黃15g;小便有膿球者加敗醬草30g;腎盂積水者加瞿麥15g,丹參30g。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用,每次服約300ml,服藥後適當做跳躍運動,利於結石下移。劇痛者可用山莨菪堿片(654-2)、維生素K3,地西泮,以解痙止痛和擴張平滑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