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答案:
僅能釋放戊一人,其餘的人全說了謊。
可逐個假設其說的是真話的情況:
若甲說的是真話,則“六人當中有一人說謊”為真,那麼乙、丙、丁、戊、已中有四人說真話,但無論乙、丙、丁、戊、己,每個人的表達都不一樣,因此不可能同時有四個人說的真話,所以甲肯定在說謊。
同理可證乙、丙、丁也是在說謊。
而己的話顯然自相矛盾,必定是在說謊,而隻有戊的話是真話,其他五人都在說謊。
5.65答案:
現在這本書剩下168頁。因為撕下第44頁到第63頁,等於撕下了第43頁到第64頁。所以第二次被撕下了22頁。
5.66答案:
德懷特和法利是兄弟倆。
5.67答案:
甲拿的兩張牌是1、9;乙為4、5;丙為3、8;丁為2、60剩下的那張牌是7。
5.68答案:
甲有11個,乙有7個,丙有21個。
5.69答案:
樂隊總人數分別除以2、3和4以後,都有一個餘數。符合這一條件的最小數字,一定比2、3、4的最小公倍數大102、3、4的最小公倍數為12,任何一個比12的整數倍大1的數,被2、3和4除,都有餘數10而當樂隊以5人一排行進時,沒有餘數。可見,總人數還必須恰好能被5整除。我們可從下列數列中找出能被5整除的數:13、25、37、49、61、73、85、97、109、121、133、145--對一個中學樂隊來說,145人似乎太多了。所以這個中學的樂隊人數,應當是85人或者25人。
5.70答案:
老人現在84歲。
5.71答案:
新來的班主任姓程,女,35歲,北京人。
首先,根據五個人猜對四項內容,有兩個人猜對同一項內容,這就可以肯定新來的班主任不是男性,因為如果是男性,那就有三個人猜對了。這樣,新來的班主任是女性,猜姓陳或成,40歲,重慶人都錯。並且,猜年齡是30歲也是錯誤的。因為不可能再有兩人猜對同一項內容,這就隻能35歲。這樣,姓秦、武漢人也就排除了,新班主任隻能姓程,北京人。
5.72答案:
這三張牌,從左到右依次為:紅桃K、紅桃A和方塊A。
總共隻有三張牌,從條件(1)可知,最左邊的一張是K;從條件(2)可知,最右邊和中間的牌為A。所以,這三張牌從左至右分別為K、A、A。從條件(3)可知,最右邊的是方塊;從條件(4)可知,最左邊和中間的都是紅桃。所以,從左到右的三張牌分別是紅桃、紅桃、方塊。綜合上述兩個結論,這三張牌從左到右分別為:紅桃K、紅桃A和方塊A。
5.73答案:
餘新買的車是“飛鴿”牌,洪梅買的是“鳳凰”牌,趙曉琦買的車是“永久”牌。假設張剛的第一句話是真的,即“餘新買的肯定是‘鳳凰’牌”為真,那麼,他的第三句話即“洪梅買的不是‘鳳凰’牌”也為真。這違反條件,所以,第一句話為假。
再假設“洪梅買的不是‘鳳凰’牌”為真,那麼,餘新買的也不是‘鳳凰’牌,趙曉琦買的是‘飛鴿’牌。這樣,就沒有人買“鳳凰”牌車了。因此,這個假定也不成立,即“洪梅買的不是‘鳳凰’牌”這句話不是真的,而是假的,這就確定洪梅買的是“鳳凰”
牌車。
既然張剛的第一句和第三句均為假,那麼,他的第二句話為真,即趙曉琦肯定不是買的“飛鴿”牌,這就隻能是買的“永久”牌車了(因為已肯定“鳳凰”
車是洪梅買的。)這樣,餘新買的車便是“飛鴿”牌。
5.74答案:
丁戴的帽子是藍色的。
由於非藍色的帽子隻有三頂,而戴帽子的人是四個,所以,四人之中肯定有人戴藍帽。那麼,坐在最後麵的甲如果看到前麵三人戴的是黃帽和紅帽(黃帽和紅帽一共隻有三頂),那麼,甲馬上就可猜出自己戴藍帽。現在甲猜不出,說明乙、丙、丁三人中有人戴藍帽。這個結論,乙、丙也知道。因此,乙如果看到前麵兩人(丙和丁)不是藍帽,他就能斷定自己戴藍帽。現在乙也猜不出,說明丙、丁2人中有人戴藍帽。
這個結論丙也知道。同樣道理,丙猜不出自己帽子的顏色,可見丁戴的是藍帽。這樣丁根據後麵的三人都猜不出,就能確定自己的帽子是藍色。
5.75答案:
因為這兩個應聘者都知道,紅色帽子隻有兩頂。現在商人頭上戴了一頂,如果他倆其中一人也戴了紅帽子,那麼另一個就能馬上說出自己戴的帽子是什麼顏色。但是這兩個人都沒馬上說出,這說明對方看見自己戴的是黑色帽子。
所以,誰先完成這番推理,誰就能搶先說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顏色。
5.76答案:
應該讓A、B、C、F四位同學去。
因為A、B、C-人都去,則D不去,E也不去,完全符合以上六個條件。F去也符合六個條件。這可以一步一步地推出來。
首先假設A去,B不去,則根據(2),D不能去,根據(4),C不能去,這樣,就違反條件(5),因此,B必須去。
再假設B去,A不去,那麼,根據(2),D要去,根據(5),C不能去。這樣,根據(4),B也不能去,但已證明B必須去,因此,A也必須去。
根據(2),D不能去,根據(6),E也不能去,根據(3),A、F要去,根據(4),C要去。這樣,隻有D與E不能去。
5.77答案:
A和D在第九中學讀書,C、E和F在濱江路中學讀書,B在羊市口中學讀書。
首先應確定C在何校讀書,因為關於C的已知條件最多。根據(2),C不在第九中學讀書;根據(3),C現在也不在羊市口中學讀書。因此,C隻能在濱江路中學讀書。
既然C在濱江路中學讀書,那麼E和F也是在該校讀書。根據(3),C與F是同班同學,根據(4),E和F在同一個學校。
根據(2),B不在第九中學讀書,根據(5),他也不在濱江路中學讀書;這就隻能在羊市口中學讀書了。
根據(6),A和D是同班同學。根據(1),D或者是在濱江路中學讀書或者是在第九中學讀書。但D不可能在濱江路中學讀書,因為如果這樣,這六人中就沒人在第九中學讀書了,這不符合已知條件。
因此,D是在第九中學讀書,A也是。
5.78答案:
小敏是楊帆的妹妹,小麗是曾嚴的妹妹,小芹是劉念的妹妹。
因為楊帆和小麗、小芹分別配對,這樣楊帆的妹妹隻能是小敏。小芹不是曾嚴的妹妹,因為小芹與楊帆配對與劉念和曾嚴的妹妹對打。這樣,小芹隻能是劉念的妹妹。剩下的小麗就隻能是曾嚴的妹妹了。
5.79答案:
老張是美術家、哲學家;老王是音樂家、教育家;老李是文學家、曆史學家。根據(1),音樂家、美術家和文學家分別是三個人,根據(2)和(3)。教育家不是美術家、文學家。這樣就可確定,教育家同時是音樂家。根據(1)和(2),美術家不是文學家,不是曆史學家。因此,他隻能同時是哲學家。這樣,剩下的曆史學家同時就是文學家。
5.80答案:
《黃色帳篷》的導演姓白。《孫猴子外傳》的導演姓黃,《白衣少年》的導演姓孫。因為甲廠的導演拍攝的是《黃色帳篷》,所以他不姓黃,又已知他不姓孫,就隻能姓白了。《孫猴子外傳》的導演或姓黃,或姓白,既然《黃色帳篷》的導演姓白,他隻能姓黃了,剩下的《白衣少年》的導演隻能是姓孫了。
5.81答案:
老王、李蘭和玲玲是一家人;老徐、洪珍和萍萍是一家人;老方、於英和冬冬是一家人。
根據條件(1),老王與洪珍不是夫妻,且各自的孩子都是女孩。根據條件(2),老徐也有一個女孩,且名叫萍萍。
這樣老徐、洪珍與萍萍是一家人。根據條件(3),老方與李蘭不是夫妻,這樣李蘭隻能是老王的妻子,他們的孩子是珍珍。
剩下的老方、於英和冬冬是一家人。
5.82答案:
小王是戰士,小張是工人,小李是農民。
根據(2),小王不是農民;根據(3),小張也不是農民。這樣,小李一定是農民了。根據(1),小李(即農民)的年紀大於戰士,而根據(3),農民比小張年紀小,可見,小張不是戰士。因此,小張隻能是工人了。剩下的小王是戰士。
5.83答案:
老大是男性,籃球運動員;老二是女性,從事翻譯工作;老三是男性,畫家。
首先,畫家把孩子留在姐姐家,這樣,稱運動員為舅舅的孩子是姐姐家的,稱運動員為伯伯的孩子是畫家的,而伯伯隻能是指父親的兄長。故畫家隻能是老三,男性。其次,老二有足疾,不可能是運動員,故運動員隻能是老大,男性,剩下的老二是女性,翻譯工作者。
5.84答案:
王和徐是一對夫妻;李和吳是一對夫妻;陳和錢是一對夫妻;周和孫是一對夫妻。
首先可以根據題意來確定性別。從(4)中得知,周、李、徐是同性別的;又從(2)得知,錢、周也是同性別的。
同時我們又可以從(3)中知道,李的愛人是男的,那麼李就是女的。因此,李、周、徐、錢是女性。這樣,陳、吳、孫、王是男性。
其次,我們再來分別確定他們的關係。
陳的妻子是誰,從(5)得知,周和徐都是不可能的,那麼陳的妻子是李或錢。但從(3)得知,陳的妻子不可能是李,所以陳的妻子是錢。吳的妻子是誰呢?排除了錢,吳的妻子可能是李、周、徐。又從(5)得知,吳的妻子不可能是徐、周,所以吳的妻子是李。
王的妻子隻能是周或徐;從(1)得知,王的妻子是徐,所以孫的妻子是周。
5.85答案:
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條件可以得知小黃可能提著白色或藍色的提包;小白的提包隻可能是藍色或黃色;而小藍的提包隻可能是白色或黃色。由此,提白提包的人可能是小黃或小藍。同時,從文中可知,小黃不可能是提白色手提包的人,因為她回答了提白色的人的問題。
所以,提白色提包的人必然是護士小藍,大學生小白的手提包是黃色的,而工人小黃的手提包是藍色的。
5.86答案:
如果M和N中隻能雇用一個人,那麼必須雇用管工S和T。
因為M和N隻能雇用一個人,則電工。也要被雇用,根據(3),不能雇用R。
又U、W不能同時被雇用,但必須同時雇用S、T,那麼管工雇用方式為:
STW,STV,STU。所以如果M和N隻能雇一人,管工S和T必須被雇用。
5.87答案:
年齡從小到大順序為:蘇珊,雷絲,珍妮,彼得,約翰,泰德;或:雷絲,蘇珊,珍妮,彼得,約翰,泰德;或:珍妮,蘇珊,約翰,彼得,雷絲,泰德。
所以,無論哪種順序,年齡最大的總是泰德。
5.88答案:
鑰匙在中間抽屜裏,共有兩種方法:
方法一:首先,假如左麵抽屜的紙條是真的,那麼就是“鑰匙在左麵的抽屜裏”;右麵抽屜上的紙條是假話,那麼反過來就是“鑰匙在左右抽屜裏”;而中間抽屜的紙條反過來的意思則是“鑰匙在中間的抽屜裏”。得出的結論是,鑰匙在左麵、右麵、中間的抽屜裏,但是三個抽屜裏都有鑰匙是不可能的,因此第一句話是假話。
其次,假如中間抽屜的紙條是真話,那麼就是“鑰匙不在中間抽屜裏”,說明鑰匙在左麵或右麵的抽屜裏。左麵抽屜的紙條是“鑰匙在這裏”,因為是假話,那麼反之就是“鑰匙不在左麵抽屜裏”,右麵抽屜的紙條則應是“鑰匙在左右抽屜裏”,這就產生了矛盾,即左麵抽屜的紙條說“不在”,右麵抽屜的紙條說“在”,那麼顯然難以得到結論。因此,此句也是假話。
最後,假如右麵抽屜上的紙條是真話,“鑰匙不在左右抽屜裏”,那便即答案辤知“鑰匙在中間抽屜裏”。麵左麵抽屜的紙條反過來的意思則是“鑰匙不在左麵抽屜裏”。那麼,這恰恰與右麵抽屜上紙條的內容是一致的,即肯定了“左邊抽屜沒有鑰匙”。中間的紙條說“鑰匙不在這裏”,因是假話,反之則是“鑰匙在這裏”,這正好與右麵抽屜紙條的內容相符。因此,可得出結論:鑰匙在中間抽屜裏。
方法二:其實,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直接看第(3)句,即右麵抽屜紙條上的話——“鑰匙不在左右抽屜裏”。因為鑰匙隻能在三個抽屜中其中的一個裏麵,而題(3)如為假就說明“鑰匙在左右抽屜裏”,這是不可能的,因此隻能判斷它是真話,即“鑰匙不在左右抽屜裏”,既然不在左麵抽屜裏,那隻能在中間抽屜裏。
5.89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