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總序(1 / 1)

文選德

秋風送爽,金鷹展翅,《走近電視湘軍》叢書終於趕在首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之前與廣大讀者見麵了。我們早就期待這套叢書的問世,因為,湖南電視發展到今天確實需要好好地沉澱一下、好好地總結一下了。

湖南電視業的迅猛發展算起來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80年代初,全省隻有湖南電視台唱獨角戲;90年代初,全國第一家有線電視台落戶湖南,打破了無線電視台一統天下的局麵;90年代中期,湖南經濟電視台的創建和湖南電視台的上星引發了湖南電視的有序競爭;到了90年代中後期,伴隨著生活頻道、文體頻道的相繼誕生,湖南電視業逐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係統格局。此後,群雄出道,各台爭先,這才有了以《快樂大本營》為中堅的綜藝類節目迅速從三湘大地走紅全國;這才有了熱熱鬧鬧、享譽全國的“湖南電視現象”。

應該說,在國民經濟相對欠發達的湖南本土上崛起令人矚目的“電視湘軍”,確實來得不容易,但這絕不是偶然現象。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一是恰逢其時。湖南廣播電視的發展得益於改革,得益於改革開放20年來的物質積澱和深入人心的創新理念和意識,省委省政府的開放開明和大力支持,天時地利加上湖南廣播電視自身從用人機製到管理體製等諸多方麵所進行的大膽革新,使之贏得了今日的成就與輝煌。二是媒體優勢。90年代以來,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電視憑借其獨有的快捷傳輸優勢和聲畫合一等方麵的領先技術迅速從廣播、報紙等其他媒體中脫穎而出,走進千家萬戶而成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市場,才有發展的動力。三是文化內力。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自古以來湘人不服輸不信邪不怕苦不畏死的精神,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兒女堅忍不拔而又充滿活力的品格。可以說,百花爭豔的“湖南電視現象”是湖湘文化精神內涵的張揚,是這種文化精神在電視領域的展現,是湖湘文化在全麵進步的今日社會的延續。

同時,我們也還要清醒地看到,湖南廣播電視事業至今仍然處在“爬坡”的發展階段。無論品種、結構,還是質量和效益,目前的狀況與時代和人民的要求都還有很大的差距,仍需廣大廣電工作者不斷和不懈的努力。從微觀方麵來看,相對於火爆全國的綜藝類節目而言,湖南電視在新聞宣傳上就顯得有些“虛弱”,缺少強勢品牌和優長欄目。與此同時,“湖南衛視”作為一個全國性的綜合性頻道,缺乏教育類節目,少兒節目衝擊力不太強等等,均使“湖南電視現象”的內涵顯得不夠豐滿。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單靠湖南電視台一家恐怕已趕不上當今電視的發展速度,強強聯合勢在必行。從宏觀方麵來講,隨著資本、信息的全球化和經濟文化的一體化,我們的廣播電視文化產業的發展麵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機遇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喪失機遇就是最大的浪費,而這種浪費有時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現在看來,隻有在堅持正確導向的大前提下,使電視文化產品適應市場的需要,符合市場的規律,並在此基礎上組建媒體集團,進軍世界市場,我們才能搶占先機,不會落後。多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湖南廣播電視這幾年的成績得益於改革,今後的發展仍然要依靠改革。隻有始終保持競爭的態勢,不斷地改革陳舊的觀念和體製,向管理和機製要效益,靠人才和技術促發展,我們的廣播和電視才能不斷地推陳出新,不斷地創造輝煌。“滿招損,謙受益。”在改革的進程中我們還要時刻注意摒棄自滿自足,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要記住:隻有一切從零開始才能不斷有零的突破。

《走近電視湘軍》這套叢書的問世,是出版社與媒體尋求合作的一次成功嚐試,是兩者之間整體互動的結果。在這方麵,湖南師大出版社非常敏感,主動介入“湖南電視現象”,投入精力,傾心策劃,並克服種種困難使叢書終能趕在“金鷹節”前順利出版,顯示了他們善於尋找機會主動出擊的遠見和對圖書市場的敏感。事實上,也隻有這樣,素來就認為隻能麵向學校、課堂和書齋的高校出版社,才能更快地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湖南電視現象”的背後,有湖南電視業的輝煌和熱鬧,有采編人員的成績和艱辛。但是,高岸為穀,深穀為陵,世上任何事物的發展轉化概莫能外。我們決不能“小進即安”,更不能誌得意滿。危機和落後隨時伴隨著我們,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思“強”思“進”思“發展”,並不斷地變成績為經驗,吸不足為教訓,化壓力為動力,在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不斷變革、不斷創新中實現新的追求和新的騰飛。是為序!

200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