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箴言四成就事業:成為獨當一麵的女人(4)(2 / 2)

她發現該方案過多地強調教育測試,而忽略了教育投入,存在的問題很多。看到這些問題後,希拉裏走上了講台,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方案,但盡管她說得口幹舌燥還是失敗了,她的四項修正提案全遭否定。

幸好,希拉裏從來就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她知道成功就在於繼續做下去,於是,隔天一早,她就趕到HELP委員會,遞上自己連夜修改的提案,並與相關決策人懇談。

在希拉裏的堅持下,她的四項提案終於在複會後,辯論結束表決時通過並被列入國會最後表決的議案。

那麼,在事業道路上,女人們是否也像希拉裏曾經一樣遭遇過挫折呢?喜歡宣傳工作,但選擇以後才發現與人交往的能力不足;喜歡廣告工作,但越做越覺得自己沒有創作天分。你是否曾經有過這種念頭呢?隨著時間的推移,卻看不到自身的進步,因此認定自己沒有專業素質而意誌消沉?但是,喜歡一項工作,正說明你有能力足以勝任這項工作。問題在於,你有多少忍耐力堅持繼續做下去。你會在感受一次次小成功的喜悅中,鍛煉自己的忍耐力嗎?

專攻產品設計的陳晨,如願以償地成為一名設計師。但是,她進公司後的第一個企劃方案就被退了回來,而且,連續幾個月,她沒有一件作品被公司采用。這讓一直努力不懈的陳晨失去了信心,她幾乎已經覺得沒有臉再頂著設計師的頭銜工作下去了。正在她考慮自己是否應該換工作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拗不過朋友的請求,一起去參加了一個繪畫培訓班。她們的第一堂課是學習繪畫陰影,這對於美術出身的陳晨來說本不應該有問題的。但事情全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樣簡單,同去學習的朋友屢次被老師表揚,而自己卻屢次被老師批評,這嚴重地打擊了陳晨的自信,也極大地傷害了她的自尊。

從那天晚上起,陳晨就在家中鋪開報紙開始練習畫陰影。但是,不論怎樣練習,似乎就是沒有什麼進步。不服氣的陳晨天天堅持努力練習,直到有一天,課堂上老師的腳步停在了陳晨的身後。老師看著她的畫紙,對眾人說:“我教了這麼多年畫陰影的技巧,第一次看到這麼優秀的作品。”陳晨此時終於有了久違的成就感,她再次相信,努力就可以換來成功。

至此,她也認識到自己離獲得設計靈感的距離已經不遠了。她開始毫無雜念地努力工作。果然,沒過多久,她的創作就投入了生產。

如果把實力提高的過程用圖形畫出來,那並不是一條單調遞增的平滑曲線,而是一段階梯形的曲線。並不是堅持努力就可以每天見到一點兒小小的進步,而是突然有一天你便會發現自己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所有的成功都是“有一天突然實現”的。因此,很容易在眼看就要登上一個台階的時候放棄努力。

運氣是存在的,而那些能抓住運氣的人,都是經過長期努力,已經登上了一個又一個新台階的人。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會有所進步,成功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隻要你朝著正確的方向堅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芭芭拉·麥克林托克就是一個異常敬業的女人,甚至為了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研究的科學領域,在獲得植物學博士之後依然選擇了單身,因為這樣她會有更多的時間來投入工作。

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經濟處於大蕭條時期,芭芭拉失去了工作,但是在細胞遺傳學的道路上她從未停止前進,不管道路多麼困難,條件多麼艱苦。就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她做出了一係列的重大發現,包括部分染色體的易位、倒位和缺失,以及發現環狀染色體等。

這讓很多人頗為驚訝,麵對朋友們的疑問,芭芭拉用一句簡單而平實的話道出了她成功的秘密:“當我觀察一個細胞時,我就專心地對它予以全麵檢視。”認真地做、認真地想、認真地觀察,這就是芭芭拉成功的訣竅。

最終芭芭拉取得了驚人的成果,她將自己的研究公之於世,開始她遭到的是懷疑和批評,在許多人的非議中,她借鑒了其他許多科學家的成果,努力來發現自己研究中存在的問題。20世紀30年代末期,麵對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她的學說也得到了應有的重視。

1983年,芭芭拉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此時距離她發表的基因學說已經有三十多年了,然而這份遲到的榮譽是對她一生堅持的最好報答。

在獲取事業成功的道路上,女人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伴隨著發展接踵而來的是更多的挫折和困難,女人們要正視現實,堅定自己的信念,朝著鎖定的目標,繼續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