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星空第一章宇宙(1 / 2)

宇宙,指四方上下,宙,指古往今來。宇宙含有空間與時間無限連續之意思,亦即指質能世界之總體而言。

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總和。一般理解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係統。包括其空間的所以物質,能量和事件。對於這一體係的整體解釋構成了宇宙論。近數世紀以來科學家根據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建立了關於宇宙的現代科學理論,稱之為宇宙學。根據相對論,信息的傳播速度強有限,所以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在發生宇宙膨脹的情況下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區域的信息,其他部分的信息將永遠無法傳播到我們的區域。可以被我們觀測到的時分稱之為"可觀測宇宙"。可觀宇宙"。"我們的宇宙"。應該強調的是這是由於時空本身的結構造成的,與我們所用的觀測設備沒有關係。宇我們宙大約是由百分之四點九的普通物質(包括我們人類和地球)百分之二十六點八的暗物質和百分之六十能量構成。

《文子.自然》往古來今,曰為宙,四方上下,曰為宇。《屍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來曰宙。‘’’在這種觀念之下‘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時間,宇,無限空間,宙,無限時間。所以宇宙這個詞有所有時間和和空間的意思。把宇宙的概念時間和空間聯係在一起。認為無古無今,無始無終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獨特智慧。

宇宙兩字連用最早出自《莊子》這本書,同時《莊子》一書給出一種抽象的宇宙定義。他說:出無本,人無竅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現代學者張京華將其譯為:有實體存在但並不固定靜止在某一位置不變叫做宇,有外在屬性但並沒有固定的度量可以衡量叫做宙。此種宇宙定義與時空無關,與現代宇宙觀有相似之處,但長期未被人們熟知。

們對宇宙結構的認識處於十 分幼稚的狀態,他們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 環境對宇宙的構造做出推測。在中國西周 時期,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人們提出的早 期蓋天說認為,天穹像一口鍋,倒扣在平 坦的大地上;後來又發展為後期蓋天說, 認為大地的形狀也是拱形的。而渾天說可 能始於戰國時期。屈原《天問》:“圜則九 重,孰營度之?”這裏的“圜”有的注家認為 就是天球的意思。西漢末的揚雄提到了“渾 天”這個詞,這是現今所知的最早的記載。 他在《法言.重黎》篇裏說:“或問渾天。 曰:落下閎營之,鮮於妄人度之,耿中丞 象之。”這裏的“渾天”是渾天儀,實即渾儀 (見渾儀和渾象)的意思。揚雄是在和《 問天》對照的情況下來說這段話的。由此 可見,落下閎時已有渾天說及其觀庖瞧鼇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提出的“渾天說” ,認為“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張衡的 想象中,地球就像包裹在雞蛋中的蛋黃一 樣。

公元前7世紀,巴比倫人認為,天和地都 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環繞,而其中央 則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為 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 則是尼羅河。古印度人想象圓盤形的大地 負在幾隻大象上,而象則站在巨大的龜背 上,公元前7世紀末,古希臘的泰勒斯認 為,大地是浮在水麵上的巨大圓盤,上麵 籠罩著拱形的天穹。 也有一些人認為,地 球隻是一隻龜上的一片甲板,而龜則是站 在一個托著一個又一個的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