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是,也有人歡迎小行星光臨地球。因為未來學家們認為,一個僅一英裏寬,含有上等鎳與鐵的小行星,能給我們帶來高達4萬億美元的資產。除了大量的鎳與鐵之外,有些遊離的小行星還可能含有豐富的金和鉑,以及一些稀有元素如銥等,其價值無法估計。所以,目前西方各國的科學家們正在想方設法地積極準備迎接這些地球的不速之客哩!
6.金星上的神奇
金星的大小和地球最接近,兩顆行星的內部構造可能也很相似。但根據探測船和雷達觀測,金星是一個灼熱的世界,如同煉獄,表麵籠罩著二氧化碳的濃厚大氣。地表溫度高達450攝氏度左右,是地球地表溫度的30倍。由於金星靠近太陽,當太陽能量上升之後,金星上的水化為氣體釋出到大氣中。這時,原本溶於海中的二氧化碳也積存大氣中,引發強烈的溫室效應,導致地表溫度暴增。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金星上沒有任何生物存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發射的探測器發回的照片顯示金星上有大量城墟。經分析,金星上共有城墟兩萬座,這些城墟建築呈“三角錐”形金字塔狀。每座城市實際上隻是一座巨型金字塔,門窗皆無,可能在地下開設有出入口;這兩萬座巨型金字塔擺成一個很大的馬車輪形狀,其圓心處為大城市,呈輻射狀的大道連著周圍的小城市。
研究者認為,這些金字塔式的城市可以有效地避免白天的高溫、夜晚的嚴寒以及狂風暴雨。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裏賓契訶夫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科學研討會上首次披露了在金星上發現城墟的消息聯無人太空船卻在那裏拍下了一組驚人的照片。照片上顯示出大約2萬個城市曾建立在那個星球上。
這些城市散布在金星表麵,但是城市都是倒塌的狀態。根據科學家分析,這是一些城市遺跡,由一個絕跡已久的金星民族留下來的。城市以馬車輪的形狀建成,中間的輪軸就是大都會的所在。這裏還可能有一個龐大的公路網,它把所有城市都連接在一起,直通向它的中央。
令人非常遺憾的是,雷達掃描照片不太清楚,無法看出建築物是什麼形狀的,而沒有這方麵的資料,便很難推測出是什麼生物建造這些城市的,為什麼居住在這裏。金星表麵的環境很差,溫度在500C以上,還有狂風吹襲,經常下硫酸雨,足可把建築物和生物毀滅。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還不敢斷定這就是城墟,認為可能是探測器出了問題,也可能是大氣層幹擾造成的海市蜃樓的幻象。但經過深入研究,人們確信這些是城市的遺跡,並推測是智能生物留下來的。不過,這些智能生物早已絕跡了。
裏賓契訶夫博士在會上指出,我們渴望弄清分布在金星表麵的城市是誰造的,這些城市是一個偉大的文化遺跡。這位前蘇聯科學家詳細地介紹說:“在那些以馬車輪的形狀建成的城市的中間輪軸部分就是大都會。根據我們推測,那裏有一個龐大的呈輻射狀的公路網將其周圍的一切城市連接起來。”他說:“那些城市大多都倒下或即將倒塌,這說明曆史已經很悠久了。現在金星上不存在任何生物,這說明那裏的生物已絕跡很久了。”
由於金星表麵的環境極差,因此不具備派宇航員到那裏實地調查的條件。但裏賓契訶夫博士強調說,前蘇聯將努力用無人探險飛船去看清楚那些城市的麵貌,無論代價多大,都在所不惜。
而在1988年,前蘇聯宇宙物理學家阿列克塞·普斯卡夫則宣布:金星上也存在“人麵石”,這一點與火星一樣。聯係到金星上發現的作為警告標誌的垂淚的巨型人麵建築——“人麵石”,科學家推測,金星與火星是一對難兄難弟,都經曆過文明毀滅的悲慘命運。科學家還說,800萬年的金星經曆過地球現今的演化階段,應該有智能生物的存在。後來,金星中的大氣成分中二氧化碳越來越多,以至於溫室效應越來越強烈,進而使得水蒸氣散失,也最終使得金星的環境不再適合生物的生存。
迄今為止,人們在月球、金星、火星上都找到了文明活動的遺跡和疑蹤,甚至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的表麵也有一些斷壁殘垣被發現。地球、月球、火星、金星上都存在金字塔式的建築。人們將這些聯係起來後認為,地球並不是太陽係文明的起點,而是其終點。
倒塌的金星城市中,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呢?那個垂淚的人麵塑像到底是否經曆了金星文明的毀滅呢?由於這實在太令人捉摸不透了,所以隻有等待人類未來的實地探測。
7.探索失蹤物質的去處
克利弗德(WilliamKingdonCiifford)早年夭折,他卻給世界留下了引力和幾何的思想。半個世紀之後,即1915年,愛因斯坦證實了這個思想。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的推論之一是宇宙的形狀取決於其中質量的多少。具體地講,無論宇宙是無限的還是強烈地彎曲到自身閉合程度,都取決於宇宙中物質的密度。已經計算出來,數值為10E-29克/厘米’即是以使宇宙閉合。當我們想到水的密度——約為1克/厘米’是這個密度的10E29倍時,看來這個密度並不是太大的。10E-29克/厘米’這麼大的密度相當於六立方英尺的容積內有一個氫原子。但是,如果我們計算一下可觀測到的宇宙的密度,即把某繪定區域內的各星係的質量相加除以該空間的體積,那麼將會發現,由此得出的密度大約要比10E-29克/厘米’小;~百倍。這充分地表明實際上是何等空虛,但卻使相信宇宙事實上是閉合的某些天文學家感到為難。如果他們是對的話,那麼這些失蹤的物質到哪裏去了呢?沒有任何人知道肯定的答案。
在較小尺度上仍然存在上述難題,兩月一在星係團範圍內更加難於解決。星係團內的多數星係具有如此高的速度,以致於星係四麵臨著遭到分崩離析的危險。每個星係團中各星係的已知質量似乎都沒有多到可維係它們在一起的程度。那麼,為什麼星係團沒有完全疏散開呢?對這個問題還不能立即找出一個簡單的答案。或許我們低估了星係的質量。也可能,整個導係團充滿了不可見的僅質量很大的天體,例如黑矮星或黑洞。究竟如何,誰也不知道。
更近一些,甚至在銀河係內我們也發現了質量失蹤的同樣問題。我們已經知道,暈族值量是來回通過銀盤上下振蕩的。我們可以確定暈族恒星的平均速度和它們在返回之前達到報道麵上方的平均高度。根據這個資料,我們就能夠確定銀盤本身的質量。計算是很簡單的,非常類似於通過上拋一個籃球來確定地球的質量。比如說,你在地球上可以把一個籃球拋到~定的高度。但是在另一個與地球大小相同但比地球質量大的行星上,你便不能把這個籃球拋到同樣的高度。用這種方法估算出的銀盤的質量叫做奧爾特極限(Oortlimit)。現在,如果我們把已觀測到的我們銀河係中的所有物質都加在一起,總共也隻有奧爾特極限的一半左右。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失蹤的物質在什麼地方。有人說,它潛藏在體積甚小難以觀測到的恒星裏麵。另一些人則說,它可能隱蔽在同樣難以捉摸的分子氫裏。誰是誰非,迄今誰也不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