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一套經理人所需要的財務技能。經理人每天都會做出決策,而決策會影響到公司的利潤。他們需要持續評估戰略實施的情況,策劃新戰略以幫助公司成長。會計與財務技能有助於他們理解有關業績的信息,了解需要收集何種其他信息,以及如何量化這些想法所產生的影響,並參與到有關財務的戰略討論中。
書中涉及了同會計和財務有關的術語與語言——業務交易與經濟事項如何體現在三種主要財務報表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在描述了三表各自獨有的特征後,我們還討論了這三者是如何關聯的。與學習其他新語言一樣,最快學會的方法就是進行實踐。實踐的最好辦法就是用真正的財務報表來試驗。上市公司年報會包含財務報表,這些年報會發給股東,並以10-K年報文件的方式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找一份你自己公司的年報通讀一遍。這樣不僅可以實踐新學到的財務與會計知識,還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公司。
可以先瀏覽一遍,從獲得籠統的印象開始。你或許會感歎財務報表的長度。年報開頭通常用大段文字介紹公司自身和產品,強調其業績表現。這部分材料大多未經審計;公司有很大自由選擇要講什麼和不講什麼。例如,如果公司在一項客戶滿意度調查上表現很出色,就會著重講這一點。如果做得不好,他們就根本不會提出這個話題。接下來是財報本身。最後,有數十頁的注腳內容。注腳提供相關材料、細節信息以及財報編製需要的種種假設。
一旦瀏覽完整個報告,就可以直接跳到財務報表這一塊。其中很多內容都應該很熟悉,隻有一些項目是全新的。不要被新東西嚇到:每次回頭再看時,就會逐步加深對新內容的了解。現在可以進行一些在第三章和第四章提到的計算了。從利潤表開始。營收表現如何以及增長了多少?公司是否有盈利?計算利潤率,再看看哪項成本占去了大部分營收。這些成本是不是那種對利潤有重大影響的“一次性”項目?現在可以比較一下去年和前年的業績。查閱資產負債表,看看資產的組成在一年中是否發生了重大變化。計算公司的資產收益率與淨資產收益率。哪個更高,它們和公司的杠杆情況有何關聯?公司有多少債務?資本機構是否改變了很多?公司現金的主要來源和用途是什麼?公司是否為今後的發展投資了很多?他們派息多少?
做完這一係列事情之後,回到年報的第一部分,找到“管理層討論與分析”這一段。這裏公司會對業績以及與同期相比的情況做更詳細的闡述。他們的說法和你自己從財務報表中發現的有何不同?此外公司還談了些什麼?注意有一段專門討論公司麵臨的風險因素,還有一節會與重要的會計政策有關。在這一段中,公司會介紹采用的會計政策。這類政策會對財務報表產生最大的影響,需要仔細判斷。
最後,來到腳注部分。因為這一部分會寫得很密,所以很多讀者會略去不看。不要犯這樣的錯誤;這裏包含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花一點時間,用一次讀一點的方式全部瀏覽一遍。如果有新術語,試著找出它們的定義。如果公司未在年報的其他部分定義它們,互聯網也是一個很好的財務術語查詢工具。看看公司是否在腳注段落提供了各個業務段的表現。在通讀自己公司的年報後,再看看競爭對手的財務報表,對兩者進行一番比較。
閱讀商業新聞是應用你的新知識的另一個辦法。報紙、商業雜誌、互聯網每天都會出現此類內容,企業的財務與會計事項會占很大一部分篇幅。嚐試定期閱讀此類文章。同樣,你會發現隻要讀得越多,接觸得越多,下一篇讀起來就越容易。
用公開的財務報表實踐貼現現金流技巧就比較難了,但還有其他方法進行鍛煉。拿一個電子表格程序(如Excel),用PV(適用於年金)、NPV(適用於更常見的現金流量)等現值函數進行實際操作。看看你是否能重現我們在本書中提到的貼現現金流案例。之後可以把貼現現金流技巧應用於個人理財方麵。如果有房貸或汽車貸款,不妨看一下是否能驗證月付。然後建立一個分期償還的方案,看看如何償還這些貸款。如果有孩子準備上大學,可以算一下每年應該存下多少才可以付清他們的學費。同樣,也可以算算每年可以為養老金儲蓄多少錢。
最重要的是,現在就要把這些知識用在工作上。一旦熟悉了這些術語,就要多在和同事的討論中使用,並向會計與財務人員提問。雖然本書談到了很多重要的問題,還是有很多書籍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好好利用它們!知道越多有關財務的事情,監督自己企業的運營就會更順利、使用資源就會更有效,也可以更好地提振營收與利潤。這才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