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麥角菌科
本科在西藏為單屬科,僅含蟲草屬。產5種蟲草,即粗糙蟲草、鐮形狀蟲草、總狀蟲草、黃蜂蟲草及蟲草等。後一種蟲草在西藏分布廣,蘊藏量大,因此,西藏成為我國蟲草的主要產區之一。
冬蟲夏草、蟲草、牙紮貢布
冬蟲夏草屬麥角科菌類植物。它是蟲草菌的子座與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蟲(蟲草蝙蝠蛾)的幼蟲屍體的複合體。囊子菌子座出自寄主幼蟲的頭部,單生,細長似如棒球棍狀,長4-11厘米,不育柄部長3—8厘米,直徑1.5—4毫米;上部為子座頭部,稍膨大,呈圓柱形,長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數子囊殼;子囊殼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於子座之外,卵形或橢圓形,長250—500微米,直徑80—200微米,每一子殼內有多數長條狀線形的子囊;每一個子囊內有8個具隔膜的子囊孢子。
寄主為鱗翅目及鞘翅目昆蟲幼蟲,冬季菌絲侵入蟄居土中的幼蟲體內,吸收其營養,使蟲體內充滿菌絲而死亡。夏季自幼蟲體頭部長出子座,露出土外,表麵深棕色,斷麵白色,柄基部留在土中,與蟲體頭部相連。蟲體深黃色,細長圓柱形,長3—5厘米,形似蠶狀。
主產西藏境內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北麓區域內的比如、索縣、當雄、嘉黎、丁青等地;昌都地區的察雅、貢覺、江達、昌都,山南地區的隆子、朗縣、加查等地也有。生於海拔3900-5100米的高山草甸和灌叢中。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青海、甘肅等省區。
蟲草帶菌座的蟲體供藥用。鮮草含水分10.84%、脂肪8.4%、粗蛋白25.32%、粗纖維18.53%、碳水化合物28.9%、灰分4.1%。脂肪中脂肪酸組成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2%。此外,還含有蟲草酸約7%,又含冬蟲夏草素和維生素B12等。
具有強壯滋補、降壓、抗菌、止咳化痰等功能;可治肺結核、老年衰弱之咳嗽、虛喘、咯血、自汗盜汗、陽痿遺精、病後久虛、神經性胃痛、食欲不振、筋骨疼痛等症。
2.銀耳科
本科的菌類植物我國常見的有3個屬;西藏產4屬6種,其中除黑膠菌1種為毒菌外,膠勺菌屬和虎掌菌屬均可食用,銀耳屬(3種)可食用或藥用。
黃木耳、銀耳、茂若色爾布
擔子果腦形,不規則的皺卷,基部狹窄,從樹皮裂縫中長出,寬達3厘米,高達2厘米,銀白色或鮮橙黃色,膠質,幹後縮小,質硬而脆,但能基本保留其原有形狀及顏色,成熟時表麵往往覆蓋有霜狀孢子;擔子梨形,15—19x12—16微米;孢子近球形至卵形,8—9x6―7微米。
產波密、察隅、林芝、墨脫、樟木等林區向陽避風山穀的櫟樹林的腐木上。海拔1200—2500米。
菌絲體入藥,含胡蘿卜素。具有滋陰補肺、生津之功效;治虛癆咳嗽、咳血、肺結核等症。
此外,還產2種黃木耳,即黃耳&產波密縣易貢。生於海拔2400米的鬆樹幹上、銀耳產察隅縣下察隅。生於海拔(1500—2100米的枯木上)均可食用或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