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龍虎山

道教第一名山,天師道之祖庭。其山巒迂回起伏,呈南北走勢,方圓兩百餘平方公裏。

山間多奇峰怪石,香花異草。坐擁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處天然景觀。

山下瀘溪河明淨清澈,蜿蜒東去;兩岸飛瀑流泉,修竹翠林,仿佛天地之間的靈氣均聚集在此。造化之奇,鬼神之力,委實令人歎為觀止。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

自東漢中第一代天師張道陵駕鶴南來,於此山中設爐祭煉‘九天神丹’,丹成而現龍虎之形,山因此得名為龍虎山。

張道陵遂在此興建宮觀,精研道法,又獲天授《太上歸元經》三卷。閉關三年,窮天地造化之功,演創出天師道一脈無上奇功道法。

其後攜門下眾弟子雲遊天下,廣設教義,渡化十方。以道術符法為人治病祛災,降魔伏妖,深受萬民愛戴,門人教眾遍布天下。亦頗得朝廷倚重,許以匡扶重任,封為國教。朝廷撥巨資在龍虎山南麓興建大天師府,賜予曆代天師居住。

天師道曆經魏,晉,唐,宋,元,明清諸朝二千多年,代代俱有褒崇。

時至今日,論及山川之勝,宮觀之繁,門徒之眾,道法之奇,爵位之顯,亦隻有雄踞終南山重陽宮,統馭北方道教諸派的全真教差堪比擬。

這神州兩大道宗與中土佛教禪宗鼎足三分,稟承守正辟邪,除魔衛道之重責,千百年來守住人間最前線。率領天下玄門修真術士撥亂反正激濁揚清,降伏為禍蒼生的妖邪魔障。人間正道,紅塵內外,始能安享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