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緊張又忙碌的半個月搶收,麥子終於都收回到打穀場了。
接下來就是把麥子碾出來,或者用脫粒機,餘家三兄弟合力買了一個脫粒機,這個可是個高科技啊,一大早全家老少集合來到打穀場,連爺爺奶奶都出動了,今天會把三家的麥子都脫粒出來,然後就是下一個環節,曬麥子了。
餘家除了出嫁的大姐外,其餘人都在,大哥二姐都請假回來秋收,這在任何地方都是大事,沒有不準假一說,大叔家四口人,今年10歲的餘文武和14歲的餘文梅都來了。小叔家9歲的餘文熙和7歲的餘文曉也來了。
脫粒機就是個很簡單的電動工具,這邊把麥子放進去,中間會經過滾筒的攪動把麥粒脫下來,一個出口出麥粒,一個出口出麥稈。
父親充當脫粒手,後邊一群人排著隊給他遞麥子,一把一把的麥子被放進脫粒機裏,轟隆隆的聲音不斷傳來,另一邊麥粒飛馳而出,不一會地上就有了一大堆的麥子,大叔小叔和兩個嬸子負責把脫粒出來的麥子裝袋,母親帶著大哥把麥稈弄到一邊。
餘文樂和二姐,還有四小隻排成一排,像老鷹捉小雞一樣,最後一個從碼放好的麥堆上拿出一把麥子,遞給前麵的,然後一直傳到脫粒手父親的手裏,這樣做是為了少走路。
爺爺奶奶也拿著掃把,把濺的到處都是的麥子掃回來,也會看誰忙不過來跑去幫忙。
這是用機器脫粒,一般情況都是用車碾,就是把麥子攤開到整個打穀場,然後有三輪車的拉著石碾在打穀場轉,沒有條件的也會用牛、騾子等牲口來碾麥子。
把麥子都碾的和麥稈分離,這個一般都會請很多人,等碾出來以後,就把麥稈堆砌成一個糧倉的形狀,底下是水桶狀,上麵弄個圓錐體型的尖蓋,這在農村也是個重要的節日,俗稱“集尖”
也預示著一年的豐收,家裏大人會買來肉食,炸油餅,炸糖糕,買來草莓汁,給幫忙的人吃用,各家都一樣,一般都是一家出一個人,幫工的男人們在打穀場幫忙,家裏的婦女開始做飯,西山省獨有的六個碟子上來,再來個豬肉燉粉條白菜之類的燴菜,炸油餅桌子上一上,滿屋子都是它散發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
接下來就是曬麥子了,這個得好幾天,還得看天氣好才能曬,要有人看著不讓小鳥麻雀之流來偷吃,還要拿木耙把麥子不時的翻動,讓它可以更加的受熱均勻,大概曬個三四天就好了,當你咬著麥子,硌的你牙疼的時候,麥子就曬好了。
當然這隻是第一批,由於場地有限,麥子會分好幾次來曬,等全部入庫,總結了一下,餘文樂家總共種了十畝地,收獲了三千多不到四千斤麥子。
是不是覺得很奇怪,知道為什麼產糧大省裏沒有西山省和西陝省嗎?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黃土高原,水源根本上不去,大部分地方都是旱地,俗稱靠天吃飯,這還是收成好的,一畝地也就是三百多斤不到四百斤的收獲,收成不好的時候會降低到一畝地二百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