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由於此事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公憤,蔣介石恐怕事態進一步擴大,故兩次給武大教授會萬主席回電,被迫撤銷了武漢警備司令彭善的職務。6月4日,國民黨當局迫於政治與社會壓力,釋放了被捕師生。
此日,武漢大學“六一慘案”善後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決定在校內體育館側建築一座“六一紀念亭”,將三位同學殉難經過刻寫成碑文,並燒製瓷像(或銅質浮雕),以保永久性紀念。
6月16日,清華大學在大禮堂舉行追悼會。在三具令人慘不忍睹的屍體畫像兩邊有一副對聯:“主子提供達姆彈,奴才充當劊子手”。上邊的橫批字體格外巨大:“黨國所賜”。
祭壇兩側的牆壁上,掛滿了許多學生社團撰寫的挽聯:
屠夫斷頭日;烈士含笑時。
血,洗清眼睛;血,照亮大路;血,教訓未死;血,灌溉方生。
又是一筆血債;留待一起清算。
死了的,安息吧;傷了的,仇恨在生根。活著的,戰鬥在繼續!讓血,清算血債!讓死亡,迎接新生!
6月22日,武漢大學舉行追悼六一慘案死難烈士大會。次日為死難者出殯,在武昌、漢口市區抬棺遊行。三烈士安葬在張家山。1955年,因張家山新建大學,故將靈中的遺骨取出,在寶塔寺火化後,移送武漢九峰山石門峰安葬。
1947年11月,武大校園內的“六一慘案”紀念亭建成。此亭坐北朝南,邊高6.5米,六角地尖頂,翠瓦飛簷,有6根朱漆圓柱支柱。亭內立紀念碑,碑為麻石基座,高1.9米,碑正麵刻“六一”紀念碑記,背麵刻有“死難三學生傳”。
碑記和傳文均是由時任武大中文係講師、35歲的李健章用文言文撰寫。為不使國民政府當局看出其中的悲憤之情和暗示之語,故寫得很含蓄、簡約。碑記曾拿到校務會議上傳閱,稍作修改即獲通過。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4月22日,製造六一慘案的主犯裕昆、郝釗、牛俊斌、楊漢頤、胡揮血等11人被執行死刑。學校重修紀念亭時,根據李健章的要求,將碑記中當時為避免政治風險而補加的“事既震驚海內外,而樞府旋亦繩始禍者以法”兩句刪去。後來,江城不少小學生的少先隊入隊儀式即在此舉行。
在“六一慘案”原址老齋舍旁亦置有紀念碑。並在當年死難學生流下的血跡處,專門按血跡原狀鋪成紅色,以示銘記。
後來,武漢市政府劃定“六一慘案”曆史文物保護範圍:遺址以圖書館和男生寄宿舍以及宿舍前道路為保護範圍;紀念亭以台基四周20米為保護範圍。2001年,紀念亭隨武漢大學早期建築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大進步師生還在1948年5月自發創辦了“六一圖書館”,館藏各類進步圖書近萬冊,均為師生自動捐助。學生推選曆史學家梁園東教授兼任“六一圖書館”館長。1951年11月,“六一圖書館”的藏書歸並到武漢大學圖書館。
5、1949年:兩岸分流
或登台重建,或留陸調整
兩岸清華校長梅貽琦
北京輔仁大學舊址
原北大代理校長、台灣大學創始人傅斯年
上
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往台灣後,主要有22所大陸大學在台複校。如:
台灣大學,實際上就是原北京大學的師資。
(新竹)清華大學,留在大陸的仍叫清華大學。
(新竹)交通大學,留在大陸的即今之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校。
中央大學,留在大陸的則叫南京大學。
中山大學,留在大陸的也叫中山大學。
輔仁大學,留在大陸的並入北京師範大學。
東吳大學,留在大陸的即今之蘇州大學。
政治大學,其前身為1927年中國國民黨在南京成立的中央黨務學校。
黃埔軍校,即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國民黨退到台灣,主要帶走了清華、交大、中大、北大4所大學的大部分教師,組成後來的台灣清華大學(原清華校長梅貽琦)、交通大學(原交大校長淩宏勳)、台灣大學(原北大代理校長傅斯年,他還繼續兼任曆史語言研究所所長)、中央大學(1962年才在台複校)。許多年來,台大、清華、交大的實力一直都非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