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計們:
收攤,收攤,今天收攤,收文學的攤。冒(沒,下同)得天分霸蠻去寫,擠牙膏嗯樣--造孽。如一個沒手感的人去練毛筆字,練到七老八十,寫出來的還是鬼畫符。又比如打跑得快,遇巧抓了四個三,關了別人一次,以為四個三是自家後院喂的雞,想抓就抓,結果把個腰包輸得精光還不認輸。說,你們等著,我回家拿了錢再來。
我不是那個打跑得快的人。明天開始閉關,閉文學的關,先閉它一年再說。今天,喬布斯也收了攤,他收了攤不是去閉關,是去養病。我是一個喬迷,衷心希望他康複,再度回到蘋果公司去,再去造一個什麼新蘋果來給我們呷。
晚清年間,清政府派洋務大臣李鴻章出使美國。由於時差原因,李鴻章困懵了,接他出席會談的車子已在賓館門口等候。他命廚師趕快做點呼的。廚師手磨腳亂,隻得將先天剩下的冷葷冷素放人鍋中,燴成一道菜肴進獻。李鴻章大感好呼,問:“此膳何名,”廚師急中生智,回道:“大雜燴”。
《岸,在那?》、《夢,在哪?》、《心,在哪?》這套書,也是一鍋大雜繪。裏麵無葷的,全素的,間或還有砂子蟲子和小石子。由於買來的書號不能跨年度使用,因而必須趕快將文章拚湊送印刷廠,這搞場有如那位緊緊張張的廚師。
那廚師幸運,胡亂煮出來的東西,合了李大人胃口。我東拚西湊的東西,在鍋裏來不及煮半滾水,待要張出鍋時,有些饑餓感的袁明珊同誌走進廚房,聞了聞鍋裏氣味,拿筷子呼了幾把,像魚把水一樣,把了把嘴巴,腦殼不倒翁一樣左擺右擺,然後,說出一句標準的新化話來:“故嘎時裏,消(嫂)嘎裏,冒味淘!”
袁同誌是文學美食家,他的結論有韓荊州般份量,他金口一開,我找嘎急了!這菜是張出鍋來?還是不張出鍋來?這有如貧下中農丫頭,嫁到大地主家做媳婦,清晨徘徊在公公婆婆門口,是進去請安還是不進去請安?
是好同誌,才說真話。我對著袁同誌轉去的身影鞠了九個躬。
躬是躬了,但不死心。自個站在鍋邊呼了又呼,嚐了又嚐。“故嘎時裏”我承認,“冒味淘”我承認,由於放在冰箱裏,不時翻一翻,聞一聞,甚至拿出來曬一曬,烤一烤,消(嫂)還是沒消(嫂)的!
不張起來,重金買來的書號就要作廢。心一橫,就張出了鍋。
劉躍苗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於琢玉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