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從約旦開始:整片紅海都湧了進來(1)(1 / 3)

流著蜜與奶的土地

2011年8月盛夏,我從印度德裏飛往了約旦安曼,正式踏上了中東之旅。

為了取得落地簽更為保險,一擲千金地買了約旦皇家航空公司直航機票,這要比其他在迪拜中轉的廉價航空公司貴100美金。這種行為有點自暴自棄,於是我決定不買約旦的景點門票了。

約旦有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貨幣非常值錢,1JD(即第納爾,約旦幣)是9塊人民幣的樣子,把美金的彙率都比下去了。順利落地簽後,花了3JD坐機場大巴進城,又花了2JD出租車費去安曼老城區大名鼎鼎的CliffHotel。

這家旅館之所以這麼有名,是因為“磨房”驢友前輩查查、杭州的Shirley、顧曲C3、塵緣都在這裏住過,說起查查更是背包客圈裏的傳奇人物,他的經典戰役是曾在安曼以一種“把牢底坐穿”的精神等待埃及簽證,足足等了40天,塵緣笑他“連月子都做出來了哦”!據說查查當時每天都躺在床上上網,和經理談的床位價錢是批發價,才2.5JD。

按Shirley的指點,把5JD的床位價還到4JD後入住,經理安德魯是個巴勒斯坦的老頭,很是友好和善。和他提起查查和Shirley,他印象深刻,於是我們之間立刻搭起了友誼的橋梁。

安德魯很快就發現我和查查是同一個旅行風格的,高段位的資深宅,隻要有免費的網絡,就一頭埋進去不動了。雖然我住的是三人間的床位,可一直都是我一個人,於是情況就很完美,想玩到幾點就幾點。有時候為了讓安德魯高興,我才站起身,去外麵走一走。

旅館地處繁華商業地帶,附近就是中心市場、侯賽因國王清真寺,銀行、旅行社、珠寶店也都步行可及。更妙的是旅館樓下就是麵包房,便宜又好吃。雖然JD的彙率和歐元有得一比,可我很快就適應了幣值帶來的心理壓力。

市場裏有許多水果,紅提、櫻桃、李子、桃子……全是好東西,價錢比中國便宜多了。我伸手摘一顆紅提嚐嚐時,邊上一個阿拉伯男人突然打了一下我的手,是真打!我愣住了,這才想起來,此時正是伊斯蘭教的齋月。穆斯林都是要封齋的,從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不進食,連水也不喝。

旅館對麵就是家餐館,晚上時穆斯林們浩浩蕩蕩地坐滿了整條街,開始進餐。我和安德魯就站在陽台上,迎風看他們吃飯時的喜慶場麵,也閑閑地聊著天。

安德魯是基督徒,也是巴勒斯坦難民,心裏埋著悲傷的往事。他已經回不了家了,以色列不給他簽證。中東迷局離我如此之近。我已身在這片流著蜜與奶的土地上,聆聽著他人的悲歡離合。

安曼雖然是約旦的首都,但真的沒有什麼可看的,我對安曼的觀感也頗受了點小艾的影響。小艾在“磨房”寫帖描繪安曼時說:“我被安曼嚇了一跳!這樣密集的房子鋪天蓋地而來,簡直不像真的!整個山穀都是房子房子房子房子房子!”

初至安曼,坐在車上看著漫山遍野淡黃色石塊壘成的方形盒式建築,想要努力揮去小艾對於安曼的論斷,使勁去發現一點安曼的美麗來。說實話,盡管我不會用“醜陋”來形容這座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的偉大城市,可對於安曼的建築風格也頗感失望,它們實在太雷同了,顏色一樣,材質一樣,好像有誰下令把所有樓宇都建造得風格統一似的,也能隱約感受到這些房子的主人內心的某種思維方式——和別人一樣就好,不要出挑,不要惹人注目。

安曼把“無聊”寫在了它的建築上,那些完全不考慮審美需求的樓宇們重重疊疊,遍布山穀。巴以衝突後,湧入的巴勒斯坦難民使安曼這座建造在7座山丘之上的城市,擴展到了14座山丘。

安曼的景點也沒什麼可看的,我覺得隻要做一件事情就行了——從側麵山坡的小路爬上城堡山Citadel俯瞰殘留著的羅馬劇場廢墟。運氣好的話,門票也省了。天地良心,我也真不覺得這值得掏上一分錢。

傑拉什的哈德良門

既然安曼沒有什麼可看的,那就應該動身去其他地方了。安德魯建議我去傑拉什。我給自己做心理建設的時候,正好在網上遇到了人在埃及的Summer,她立刻鼓勵我去傑拉什,說那裏有座紀念公元129年羅馬皇帝哈德良訪問傑拉什而建的城門,她當時沒有去成。

因為法國作家尤瑟納爾寫了本《哈德良回憶錄》,我也對哈德良有著莫名其妙的好感,於是就拜托安德魯把車站名寫了阿拉伯語,捏著紙條去坐車了——這個辦法從此就沿襲了整個中東。

起初我還想學一點阿拉伯語,後來覺得在中東講英語也方便,總能找到會英文的人,隻要請他們寫好阿拉伯語就行了。半年中東下來,除了“你好”“謝謝”“如果真主允許的話”“感謝真主”,就什麼也不會了。

傑拉什距離安曼一個多小時車程,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最美麗的古羅馬城市,距今兩千多年曆史,曾被埋在地下長達八百年,直至1902年重新被發掘出來。公元64年羅馬軍隊占領傑拉什後,修建了眾多羅馬建築風格的神廟、廣場、劇院、集市等,之後傑拉什曆經滄桑,幾度盛衰,公元747年一場強烈地震,使之遭受重創,埋沒在沙漠中銷聲匿跡近千年。發現傑拉什遺址的是德國旅行家歐裏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