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是他的千歲日,太虛九淵凡有點名頭的都來了。另外,龍族的宿敵青鸞族也受邀前來。他們龍族和青鸞族自上古時期就已經不和。數千萬年來,兩族不斷發生大大小小的戰事百餘起之多。直到現任帝皇繼位才少了些。
他知道青鸞族此次前來祝壽的原由,那事,他父皇早先時候就已經同他說了。按他的脾性,帝皇原以為應是要費些日子與口舌才能讓他答應下來的。可是沒料到他隻是沉默了一會兒,便點頭了。
晚宴上,帝皇宣布了他與青鸞族公主的聯姻,婚期定在三月中旬。他看著站在自己左手邊的青鸞族公主有點恍惚。雖然眉宇間有些相似,但他知道,不是她。
本應他成年時就可以青鸞鏡尋己之良人。但帝皇自有聯姻之意後,因擔心他的那人不是青鸞族公主,怕他不肯答應婚事,所以一直沒有讓他使用青鸞鏡。
可是他那樣的人,又怎甘心自己的愛情被埋藏。他還是用了,在帝皇不知道的情況下。那是他第一次見到她,在青鸞鏡裏。那樣的眉眼,隻一眼便終難忘。
那日,在青鸞鏡裏,他見到的不是眼前的這個人。可是青鸞鏡裏的確顯示的是“青鸞族公主”之字眼。他不知道哪裏出了錯誤。
席間,他特意遣人去問了那公主身邊的丫頭。侍童回說“青鸞族公主並無同欒姐妹”。既不是那人,他本再無聯姻之心。可奈何,這婚事卻關聯著兩族的命運。他是龍族唯一的繼承人,又怎能棄這千萬人的性命於不顧。他心絮煩悶,灑了手中的酒盞。
三月中旬,大婚當晚,他說:“我心中自有愛慕之人,本無意娶你。若往後,兩族關係穩定了,我們遇見了自己愛慕之人,便可和離。”隨後,便隻留下未揭喜帕的她一人在新房。
凰緩聽他如此說,便也落得輕鬆。本來和一個自己從未見過的男人結婚已經讓她很為難了,他這樣說到也好。
第二天,她剛起,伺候她的侍女說“今早殿下說有事外出,交代這期間,王妃可以自由出入想去的地方。”
知道不用對著這個未曾謀麵的夫君,又可以隨意走動,凰緩心情大好。早膳後便告訴侍女自己有事需回族裏,如果殿下回來了告訴他不必尋她。
凰緩從龍族裏出來後,卻並未回青鸞。她想去太虛九淵各處走走,散散心。這婚事對她來說,有些突然,她需要一些時日去消化,去接受。
他說他本無心娶她,又可知她也無意嫁他。可是族老與族母對她那麼好。況且她也是知曉這其中的厲害。
青鸞族同龍族關係她是明白的。而兩族關係會如此的起因卻很是簡單,與凰緩時常聽族裏的丫頭片子們說的那些話本子有些相似……當年青鸞族先族老得了一塊璞玉,色澤剔透,青色欲滴。族老親己之法力,鑿玉為圓形,配以金絲相繞其邊。卻說那璞玉在這期間得了族老的法力,有了靈性,而後又被族老長時間放置在青鸞族最為聖潔純明之地,得天地之精華。等族老再次取玉之時,卻見玉麵如鏡,甚為光滑明亮。因而,族老為其命名:青鸞鏡。族老拿玉照麵,哪知玉麵出現的卻不是自己,而是一女子。也就是後來的現任青鸞族的族母。由此,這事被傳開,眾族皆知青鸞鏡能為己覓得良人。後來,越來越多的人來爭奪此玉,青鸞族裏禍事不斷。再後來,青鸞鏡為龍族所奪,至今亦在龍族裏。青鸞族千萬年來一直在為此鏡爭奪,奈何一直無果。兩族的糾紛也就此留了下來…
現任龍族帝皇與現任青鸞族族老,為兩族子民考慮,不願再發戰事,都有意了此恩怨糾葛。可是關於青鸞鏡為誰所屬卻一直是個爭執不下的問題。直到前些時候,夔族的族長做合事老,邀兩族族老下棋,趁機建議兩族,說可連姻,如此,青鸞鏡就可說是做為青鸞族給公主的嫁禮送去了龍族。而後,兩族可分時持有此鏡。這樣,既不損兩族的麵子,兩族在聯姻的基礎上,又可增進情感,族與族命運關係相連,免於禍事。兩族都同意了,所以才有了聯姻一事。
“他不是說等我找到愛慕之人就可以和離了嗎?”這樣想著,於是乎凰緩決定了她此次遊玩的終極目的——找到自己的愛慕之人,不然絕不回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