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讓南京走向世界(1 / 3)

2014年全世界人的目光將聚焦中國、聚焦南京。青奧會在南京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裏程碑意義,對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是南京產業升級、城市建設、民生改善、國際化進程和城市文明素質提升等領域實現跨越發展的曆史機遇和重要平台。籌辦青奧會,有利於充分展示南京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進一步提升江蘇和南京的國際形象、城市地位和影響力;有利於進一步改善南京的發展環境,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南京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跨越發展;有利於提升市容環境、城市品質、人居質量,加快城市的國際化進程;有利於在廣大青少年中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水平,促進社會事業進步;有利於促進我國青少年和世界各地青少年之間的交流,推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有利於促進南京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人文綠都;有利於加強體育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南京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調發展、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由此可見,2014年青奧會為南京走向世界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南京提供了向世人展示的窗口與舞台。

第一節 提升城市辦賽層次

南京作為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都,曾舉辦過數次全國不同類型與層次的綜合性體育賽會,增添與留存了許多體育場館,這些場館都見證了南京地區不同曆史時期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成為後人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一、古都南京辦賽曆史回眸

在近代西方體育傳入我國不久,1907年在南京舉行了規模較大的“江南第一次聯合運動會”(又稱“寧垣學界第一次聯合運動會”),這是清末最大的一次校際運動會,當時有80多所學校參加了競走(賽跑)遊戲、田徑、體操、軍體項目等69個比賽及表演項目。1910年在南京南洋勸業場(位於現玄武門以西至湖南路商場一帶)舉行了“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追認為舊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當時有150多名男青年選手參加了田徑、籃球、足球、網球項目的比賽。在各地區學校舉辦運動會的基礎上,各省市也先後舉辦了次數不等的運動會,江蘇於1914~1919年期間也曾舉辦過5次省運會。

值得一提的是,在舊中國舉辦過7次全國運動會,其中有2屆是在南京舉行的。除了第一屆全運會之外,1933年的第五屆全國運動會是南京舉辦過的一屆規模較大、影響較廣的綜合性全國運動會。當時,國民政府為舉辦該屆運動會,在南京東郊建造了一座遠東第一的運動場——中央體育場(現位於南京市靈穀寺路8號的南京體育學院內),包括田徑場、國術場、籃球場、遊泳池、棒球場及網球場、足球場、跑馬場等場地,占地80多萬平方米,一次可容納觀眾6萬多人。全部工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同時采用中國傳統紋樣裝飾,進出口多為中國式牌樓。當時有來自全國33個代表團的2690多名運動員參加。這屆全運會比賽項目除與上屆相同項目外,還增設了武術、女子遊泳、壘球及馬術、乒乓球、網球等數項表演項目。這屆運動會成績較為輝煌,比賽結果共有21項田徑小項、4項遊泳小項的全國紀錄被打破。在這次大會上,最引人注目的首推遼寧運動員劉長春的100米跑,他以10秒7的佳績平遠東運動會紀錄;其次,香港選手楊秀瓊在泳池裏盡顯風流,一舉囊括遊泳項目的全部冠軍。

新中國成立以來,南京也舉辦過江蘇省和全國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單項比賽及綜合性運動會。就重大體育賽事而言,單項比賽有全國性的單項最高水平的賽事,也有世界性的單項最高水準的賽事。綜合性運動會有1988年全國第三屆大學生運動會、1995年第三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主賽場)、2002年全國第八屆中學生運動會、2003年全國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和2005年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主賽場)。這些體育盛會均為國內相關領域的重大賽事,其中城市運動會和全運會為全國競技體育類最高水平的綜合性體育賽事,其他均為群眾體育類的體育賽事,但從來沒有承辦過國際綜合性運動會。

二、南京承辦現代重大體育賽事的概貌

1.江蘇省運動會

江蘇省作為全國經濟較發達的省份之一,自1953年開始即舉辦江蘇省運動會。第一屆至第十屆都在省會南京市舉行,之後的第十二、第十四屆省運會也在南京舉辦。江蘇省運會不僅促進了江蘇省的競技體育發展,而且還為舉辦全國甚至更高一級的運動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累積了辦賽經驗。

2.全國綜合性體育賽事

第3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主賽場)。該運動會於1995年10月22日~30日舉行,主賽場設在南京市,同時還設有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和揚州市五個分會場。比賽共設16個項目,金牌總數218枚,參賽城市49個,參加決賽階段比賽的運動員有3344人。其中競賽項目分田徑、遊泳、舉重、射擊、摔跤、柔道、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體操、跳水、射箭、擊劍、賽艇,共16個大項、202個小項。為了承辦第3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主賽場),南京市於1993年動工新建了5個場館設施,包括省遊泳跳水館、五台山體育館北大門樓(城運會指揮中心)、南京體院體育館、南京體院塑膠跑道、省五棵鬆體育訓練基地飛碟靶場,同時還對主賽場——五台山體育中心進行了維修出新,另外在承辦比賽的省轄市也新建了部分場館。這些場館中,有的一直沿用至今,經過修繕後將成為2014年青奧會的比賽場館。

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主賽場)。新中國自1965年舉行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以來,至2010年我國已經舉辦了11屆全國運動會。前幾屆的全運會由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地輪流舉辦,直到進入21世紀,我國承辦全運會的模式才有所突破。2005年第10屆全國運動會由江蘇省通過競辦的方式獲得。在十運會期間,江蘇省共接待了46個代表團、官員1000多人、運動員9985人、教練等隨隊人員7400多人、裁判員4000多人、新聞記者3000多人、電視轉播人員1600多人、觀摩人員3000多人。另外,還有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60個組團、320名境外嘉賓來江蘇觀看比賽。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等13名國際奧委會委員到訪。十運會期間,江蘇省各級各類誌願者超過10萬人,其中直接為十運會賽事和組委會各部門、各項目競委會服務的誌願者人數達到1.5萬人;電視轉播方麵,在全國範圍內調集電視轉播車和現場製作係統27輛(套),轉播工作人員700多人。十運會期間製作電視公共信號達2400多小時。中央電視台、香港TVB及部分省市電視台共18家、1200多人進駐十運會國際廣播電視新聞中心。一係列賽事為南京留下了大量的場館資源,為南京積累了寶貴的賽事組織與管理經驗。

三、南京將承辦國際性綜合體育賽事

1.南京承辦2013年亞青會

亞洲青少年運動會(Asian Youth Games)簡稱“亞青會”,是亞奧理事會下設的一項綜合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屆。

2007年11月19日,新加坡成功獲得了第一屆青奧會舉辦權,隨後新加坡奧林匹克理事會在2008年4月3日泰國曼穀舉行的第52次執行委員會會議上,建議創辦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綜合性運動會,並通過了舉辦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綜合性運動會的決議,亞洲青年運動會由此成為在亞奧理事會下設立的第六個綜合運動會。2009年,新加坡主辦了第一屆亞洲青少年運動會,作為首屆青奧會試運轉的一次運動會。

2010年11月13日,第29屆亞奧理事會代表大會在中國廣州召開,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法赫德·薩巴赫親王、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以及亞奧理事會執委會全體成員出席大會。本次大會通過了由中國江蘇省南京市舉辦2013年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的決議。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南京市市長季建業在會議現場共同簽署了舉辦亞青會的授權書,這就標誌著南京將首次舉辦全亞洲的青少年體育盛會。對於南京來說,這既是2014年青奧會的試運轉(測試賽),更是向全世界證明自己辦賽能力的機會,同時,這也將充分提升南京的辦賽層次。中國國家奧委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說:“亞洲的體育正在崛起,提高亞洲的體育水平是我們每個亞奧理事會成員應該做的。此次南京承辦亞青會,表明了他們對辦好青奧會、推動青少年文化和教育發展的信心。我相信,第二屆亞青會可以在南京順利、成功地舉辦。”

2.南京將承辦2014年青奧會

2010年2月11日,南京獲得了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南京成為第二屆夏季青奧會的舉辦城市,將進一步提升南京的辦賽層次。

首屆青奧會在亞洲舉辦,第二屆青奧會再次選擇了亞洲,選擇了南京,可見亞洲在世界的地位和影響,同時也證明了南京舉辦世界性綜合運動會的能力和水平。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說:“亞洲的重要性、國際地位不斷凸現,亞洲已經成為世界體育賽事的重要大洲,國際奧委會更加重視亞洲體育的發展、奧林匹克文化的推廣。首屆青奧會給我們留下了美好、豐富的遺產,我相信2014年的青奧會更精彩。”

第二節 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

體育賽事尤其是綜合性運動會的舉辦,不僅對體育運動項目的推廣和宣傳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舉辦城市的市政建設的加速、市民文明行為的養成、旅遊資源的開發、社會發展的推進、經濟生產的促進等都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資源與內容會促進或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青奧會也不例外,其作用遠比全國性的綜合體育賽事要大得多。南京市委、市政府將堅持把籌辦青奧會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結合起來,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通過籌辦青奧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環境,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讓籌辦青奧會的過程成為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過程。

一、青奧會籌備期間

1.體育文化和健身氛圍的形成

青奧會在籌辦期間必將給南京帶來濃鬱的體育運動氣息,積極推廣與宣傳奧林匹克知識,青奧組委已開設了以青奧會為主題的電視欄目,開通了南京青奧會官方網站(http://www.nanjing2014.org/cn/),製作了各種青奧專題片、宣傳片,在電視、電台、官網、手機電視、校園媒體、移動傳媒上全麵播放,讓盡可能多的大眾了解青奧會、感受青奧會,以達到推廣奧林匹克精神和理念的效應。在中國奧委會、國家體育總局、江蘇省政府和南京市政府的直接指導下,通過青奧組委的大力宣傳與推廣,加上廣大市民的鼎力支持,必將給南京帶來新的健身熱潮,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關注青奧會、參與青奧會的熱情將與日俱增,從而提高人們對“健康是福”內涵的領悟,促進更多的人自覺地加入到健身行列中來。

2.促進市民體育意識的增強

青奧會雖然是專為全世界青少年舉辦的奧運會,但是作為舉辦國,尤其是舉辦城市,青奧會更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更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寄托。作為青奧會舉辦城市的青少年將更直接地感受到青奧會的氛圍,更多地介入青奧會的係列活動,為此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激情將更為強烈,從而也將帶動其家庭成員參與運動的熱情,這樣將進一步促使廣大市民關心青奧會、參與青奧會,從而達到進一步增強廣大市民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的效果,為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青奧會舉辦期間

1.卓越、友誼、尊重的奧林匹克普世價值觀深入人心

實施青奧會文化教育計劃,將會實現文化教育活動與體育競賽完美融合。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以舉辦青奧會為主線,按照賽前、賽時、賽後三個階段的安排,以各國(地區)與會青少年為主要對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動,豐富全體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青少年的全麵發展。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習奧林匹克知識,實踐奧林匹克運動,理解奧林匹克價值觀,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把奧運精神貫徹於南京青少年的實際行為,提升他們的文明水平,使南京青少年成為江蘇省、長三角乃至世界青少年奧林匹克文明的引領者與傳播者。

青奧會舉辦期間,將給南京市廣大青少年帶來近距離接觸青奧會的機會,他們將更多地接受奧林匹克文化的熏陶。通過青奧會係列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可將奧林匹克文化、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理念傳播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家庭,從而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並且激勵更多的青少年關注奧林匹克運動、參與奧林匹克活動、宣傳奧林匹克價值觀和奧林匹克精神。

2.青少年將成為青奧會文化教育活動的直接受益者

南京是一座擁有數十所高等院校、百萬青少年的充滿活力的現代城市,青奧會將會極大地推動南京乃至全國青少年的發展,並促進其體育理想的實現。青奧會不僅僅給社會帶來體育理念,同時還將帶來世界各國多姿多彩的各種文化,舉辦各類奧林匹克教育活動,青少年將是此類活動的主角,是其中主要參與者和受益人。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體育工作者、奧委會官員、青少年記者和運動員家長,將針對教育、體育、文化三方麵內容,圍繞全社會關注的青少年肥胖、興奮劑對青少年的危害、青少年的社會責任等話題開展討論,這將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福音。

體育可以培養和激勵人們堅韌自律的意誌、團結協作的精神、創造奮進的動力和務實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奧會將會成為青少年的體育盛會、文化盛會和青春盛會,讓青少年盡情地抒發運動的渴望,並將奧林匹克精神深深紮根於他們心中,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並且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樹立正確而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其生活的品味。

3.讓青少年收獲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青奧會為平台,進一步擴大誌願精神的傳播。以北京奧運會和汶川地震賑災行動為開端,隨後的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中國的誌願者隊伍漸漸壯大,誌願精神得以不斷地推廣與弘揚。這些隱形的精神力量將影響整個南京城市的精神麵貌,促進南京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並把奧林匹克精神變成南京青少年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動方式、鍛煉方式,化為成長成才的原動力,促使其努力學習、積極健身、奮發進取,最終成長為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具有強健體魄、堅韌意誌、豐富知識,昂揚向上、銳意進取的未來主人翁。

青少年對青奧會的關注和參與,可以使青少年從奧林匹克運動中收獲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質量,擺脫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時使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影響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相關的人,使青少年真正成為青奧會的參與者和奧運精神傳播者。

4.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力將吸引大眾對體育的關注

奧林匹克憲章明確提出“建立一種新的增強體質、提升意誌和精神並使之全麵均衡發展的生活哲學,創造一種以運動為樂的並以尊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為此,在青奧會舉行期間,全世界關注青奧會的各界人士都會參與其中,享受其快樂。隻要廣大市民積極參與青奧會的相關活動,就能使更多大眾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5.讓世界認識南京

青奧會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舉辦將是一次極佳的宣傳奧林匹克精神的良機,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及成功的奧林匹克精神宣傳先例,已經證明了在充滿魅力的東方文明古國所取得的喜人成果,而2014年青奧會在中國的南方城市——南京舉辦,將掀起更大的“奧林匹克風”。

南京悠久的曆史發展過程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年輕的青奧會和古老的南京城交相輝映,古老中透出年輕的活力。從1910年舊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南京舉行算起,近現代體育及其文化交流在南京已有100多年的曆史,青奧會來到南京將成為南京城市體育長河中的又一個新的裏程碑,同時也是南京走向世界的又一個新的起點。

三、青奧會舉辦後

1.增強人民的體育消費觀念

體育消費亦是健康消費,在各種慢性疾病盛行的當下,人們迫切需要通過運動來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而當今社會存在著人民的健康運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問題。一方麵是民眾缺乏健身運動意識,另一方麵則是健身運動場所的缺乏,導致人們麵臨想鍛煉而沒有便利的條件設施的尷尬。而青奧會的舉辦勢必將給南京留下很多全民健身的場所,大眾的健身需求將大大得到滿足,從而達到不斷增強人民體育消費觀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