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一陣沉默。葉探梅立馬想到點子上了,表情變得比之前更嚴肅。天策府的將軍,絕不僅僅隻是江湖中人。更有一層身份,是朝廷中的人。
陸周山說他站錯了位置,自然不可能指江湖上的事,而是是指他在官場中站錯了位置。
陸周山見葉探梅表情驟凝,但顯然還點疑惑。
他用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題頭不道尾的點道:“李孝武是天策府的上將,當年成立天策府時秦王親自點的將。”
隻此一點,就戳到了李孝武為人的軟肋。
葉探梅雖然是個商人,但國家大事,天下紛爭,他還是懂一點的。對於這個街頭巷尾都在傳的大英雄。要是讀過曆史,並且明事理的人。都會為他命運感到惋惜,李孝武的死,全責不在陸周山身上,而是被他自己作死的。
李孝武是天策府的上將,當年成立天策府時秦王親自點的將。然而他的表現可就耐人尋味了。
按理說天策府是秦王的專設府邸。大將都為秦王一手統領。但這個李孝武卻是個意外,他這人戰功不如其他幾位大將顯赫。多年來隻做一件事,鎮守楓華穀到洛陽一帶,基本沒去過其他地方。一守就是六年。有他這一道屏障,阻止了戰火向南蔓延。所以整個中原北方打得熱熱鬧鬧,南方卻常年太平。
他固守一條線,經常以各種理由推辭秦王的調遣。這讓秦王忌憚,但還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就在前幾年,劉黑闥叛亂。唐皇李淵先是派秦王去攻打劉黑闥。秦王到了戰場,最初的想法是讓守在洛陽外的李孝武領軍去南方包抄劉黑闥,與朝廷軍一起形成合圍之勢,一舉殲滅。但這位將軍,一紙奏書交給皇帝李淵,斷然拒絕。秦王無奈,隻好自己打。但打到一半,皇帝心想不能讓秦王搶了太子的風頭,又立馬換將讓太子親自上,以為太子日後登基鋪好路。
結果秦王軍撤退,太子軍剛到前線開打。李孝武立馬奇襲劉黑闥的糧道。然後從南方包抄。劉黑闥毫無反抗之力,即刻戰敗。
這就有意思了,李孝武是誰?天策府的人。天策府的人不幫秦王打,反而幫太子打。這其忠心在何處?不言自明。至此之後,秦王再也沒給李孝武下過調遣令,而李孝武對此事也從來沒給秦王一個交代。
就這樣過了幾年,秦王和太子之爭越發明顯,早就到了水火不容的架勢。秦王戰功顯赫,皇帝對他的封賞封無可封,功勳威望遠勝太子。而太子這邊,有皇帝撐腰,又坐鎮太子之位這麼久了,沒犯什麼大錯,不好罷免。
所以,秦王若真想坐上天子之位,怕是又要卷起一場血雨腥風。
而首當其衝,就是掛著天策府的名號,卻為太子辦事的人——李孝武
想及此處,葉探梅也不由倒吸一口冷氣,他壓低聲音。“你是說,讓你去殺李孝武的人,是秦王?”
“這倒未必,秦王戰功顯赫,做不出暗地裏買凶殺人的勾當,但他麾下能人誌士多了去了,誰不想先一步為秦王除去這個心頭大患?”陸周山坦然道。
葉探梅皺眉盯著陸周山,這不是秦王不秦王的問題,而是這事他江湖人不能幹預!
葉探梅本想著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麻煩,他怎麼都沒想到,陸周山看上去吊兒郎當,幹不出什麼大事的樣子。一幹大事,竟然去摻和了儲君之爭。
他推開湊到麵前嬉皮笑臉的人,冷聲道“既然你有心幹預朝政,你還是不要再叫我大哥的好,我藏劍山莊擔不起。”
江湖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不幹政,原因很簡單,江湖上的任何一個門派都不想,也沒有能力與朝廷為敵。官場險惡,那些為官的人圖的是榮華富貴,名垂千史。而武林中人圖的是快意恩仇,瀟灑一生。雙方就像兩個圈子,互相尊重,互不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