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世時,魔對佛說,等到你末法時期,我令我的徒子徒孫披上袈裟,主持道場,用邪說破壞佛法。佛聞之流淚無語,說了一句話:譬如師子蟲,還吃師子肉。
佛在世時曾多次宣講此經,佛滅後已三千多年,正知正見之人逐漸凋零,妖魔鬼怪現形擾亂佛法,如楞嚴經所說:‘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魔王為什麼擾亂佛法?因為他有貪嗔癡慢,希望所有眾生不出三界,皆歸他管製。唯有佛法能令人超越三界,佛在世時,魔對佛說,等到你末法時期,我令我的徒子徒孫披上袈裟,主持道場,用邪說破壞佛法。佛聞之流淚無語,說了一句話:譬如師子蟲,還吃師子肉。法滅盡經中說,在滅法時,楞嚴經先滅。如楞嚴不滅,眾生可以辨別佛魔。所以當來之世,經道滅盡,佛以‘慈悲哀湣,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可知本經是純正經典,一直到了佛法滅盡,它還存在世間一百年。此經乃純中之純,正中之正,如能依之而行,決不會有差錯。凡夫總會有些疑慮,以為佛雖如此說,是否真能得度。此種心態即障礙了自己的信心與修持。果真如理如法,依經修行,一定會得到經中所說的利益。所怕的就是心行與經上所說不相應,結果必不會如願。
佛祖拈花迦葉微笑
一天,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蘿花獻佛,並請佛說法。
可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隻是用拈菠蘿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
當時,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言為笑。
於是,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槧秒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轉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
釋迦牟尼這裏所傳示的,是一中無言的心態——一種至為安詳,靜謐,調和,美好的心態。這種心態純淨無染,無欲無貪,坦然自得,樂觀自信,無拘無束,不著形跡,不可動搖,與世長存。
所以迦葉與佛祖在靈山會上心心相印,僅隻拈花微笑而已,沒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
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奄奄一息。這時,路過一遊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從懷裏摸出一麵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疑惑間,畫麵切換。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燭,被她丈夫掀起蓋頭的瞬間……
書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釋道:看到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嗎?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隻為還你一個情。
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書生大悟,唰地從床上做起,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