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烈女殉國(1 / 3)

“城門上哪一位是這陽穀縣的父母官……?”坐在白色大馬上的主將高聲問道,聽音辨人,楊雲這才幡然醒悟,丫的,這主將是女的!怪不得遠遠看去這麼俊俏。

敵將是女的!眾人皆是一愣,不過卻絲毫沒有放鬆警惕。女的帶兵打仗少有,不過不等於沒有,遠的不說,本朝楊宗保將軍之妻穆桂英掛帥出征,楊門女將,個個那是何等威風,誰人不曉。難不保金人胡虜不出現這樣的人物。

對於楊雲來說,卻是多少有些稀奇。畢竟穿越而來,以前在書上和影視劇裏有看過女人帶兵打仗的,楊門女將征遼、水滸扈家莊千金扈三娘活捉矮腳虎王英、南宋大將韓世忠夫人梁紅玉擂鼓戰金山。

但這些隻是後世的小說和影視的戲說,虛構成分很多,跟現實絕對很有差別,沒想到如今自己穿越了還真碰上了這樣的角,一個姑娘能統領三百來號士卒,坦誠地說,就是自己這個大老爺們現在恐怕都沒有這個本事,楊雲沒來由的一陣兒意淫。

這位胡虜姑娘和三娘相比的話,不知道誰的武藝更高些,咳,三娘這妮子雖有武功,可不會帶兵打仗……。該死,三娘,三娘,現在是真真實實的要打仗了,不是在看小說、看電影電視劇,狼煙燃起,整個陽穀縣的人都能看見,現在全城百姓必定是騷亂不已,自己此刻還沒有回家,不知小妮子怎麼樣。

怎麼這麼緊張時刻還會有臉胡想三娘和這位胡虜姑娘誰的武藝更高些……?三娘是那種農家摯樸少女,見了大世麵會有點兒膽怯的女孩兒,可別說帶兵了,城下這位姑娘能統領三百來號士卒,料想那性格必定是強悍得狠呐。

“老朽便是本縣的父母!尊下是金國的哪一位女英雄,我大宋與金國定有海上之盟,我們本是兄弟之國,友睦和愛,兵不踏邊,互不侵犯,尊下為何帶了這麼多兵甲到我陽穀縣來,還一上來便射死我陽穀四個崗哨,難不成是不宣而戰,來犯邊不成?

我大宋和睦四鄰,友邦萬國,但對虎狼之國也絕不卑躬懷仁縱容,殺我子民者,我必殺之,犯我邊者,我必犯之。

奉勸尊下將射殺我四個崗哨的凶卒乖乖的交出來,拿命抵命,天經地義。若是依從,一切好說;若是不從,我陽穀雖不是千軍萬馬之營,但也是四海之下王土教化之地,人人皆以死誌保家衛國,尊下能到得來這陽穀,定教你出不得這陽穀……。”

越是有重要人質在敵方之手,越不能一上來就卑躬屈膝,否則敵人隻會以為抓住了你地軟肋,你軟弱可欺,他便會肆無忌憚,到時候你會陷入更加被動地位。

所以範老夫子明知敵方手裏有殺手鐧——府尹的兩位千金,不,還有一位未來的太子妃,但胸中迅速權衡了一下,仍然狠下心來,答後反客為主,先發製人,先來一番言語上的雄言震懾。

這一幫金人有人質在手,你瞧所帶兵士個個又衣甲鎧亮,一看就知道絕對是精銳之兵,要想不被敵勢所挫,隻有也唯有先反客為主,先發製人,表現出一種大無畏不懼強敵的咄咄逼人氣勢來,這便是兵法上所雲攻心為上。打仗不光要真刀真槍的拚殺候還要善於運用心理戰。

的確,有時候三寸不亂之舌能敵百萬雄兵,叫人心膽生寒,但凡事都不能絕對,也有弄巧成拙的時候,劍為雙刃,有殺人的時候,便也有反噬自己的時候。

這位金人銀琪兒公主今晚其實並不是來犯邊侵宋的,更不是拿了府尹的兩位千金做人質的。

她帶了這麼多金人鐵騎,一方麵是因為自己有要事需要,另一方麵也是為了保護這兩位宋人府尹的千金,好心沒好報,宋人恩將仇報果然是把自己當做犯邊侵境的了……。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皇帝統一女真各部後,仿效漢人治國理政製度,內設宮室,外置百官,精簡完善高效的政治製才使金國至如今不到十年的時間成為草原強國,一舉滅遼。

但是仿效漢人政治製度改革的同時,也損害了女真部落聯盟的利益,激烈地加劇了女真人與漢人的矛盾與衝突,金國之內,女真人雖受益於漢人製度,但卻對漢人殊無好感。

這就好比後世的日本,學習了諸多中華文明的先進製度與文化,但卻狼心狗肺,發動了數次侵華戰爭。

尹琪兒雖是大金皇帝新晉加封的金人七公主,但她的身份是漢人歌姬所生,從出生伊始就受盡金人歧視。

一個人從小到大受盡歧視,要麼養成一幅自卑懦弱的性格,要麼養成一種極度要強自負的性格。

尹琪兒屬於後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若侵我一寸,我必犯之三尺。你對我無禮,甭想我對你客氣。

好心沒好報,罷了罷了,狼煙早就燃起,誤會已深,想必是再怎麼解釋也已經沒用了。尹琪兒想著既然解釋已經沒有用了,那就索性不再存有一絲兒解釋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