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某小鎮。
1990年10月3日。
小約克像往常一樣去穀倉開拖拉機,作為農場的繼承人,小約克雖然很向往大城市的繽紛繁華,卻又不得不恪守家族的規矩,呆在這個他喝著牛奶啃著漢堡度日如年的小地方。
小約克伸了伸脖子,貪婪的吸了一口清晨混合著牛糞與青草氣味的空氣,擰開了穀倉的大門。
木結構的穀倉據說在約克家族花錢如流水的年代就有了,不過,對於小約克來說,曆史和年代是他一向分辨不清的事情。他關心的是趕緊把地犁完,就可以去鎮上的小酒館美美的喝上幾杯,順便和酒吧老板的漂亮女兒呷呷苗頭。
天氣有點陰沉,小約克走進穀倉,爬上笨重的拖拉機,瞥了一眼油表,滿意的哼了一聲,啟動了電子點火器。轟鳴聲頓時打破了清晨的寂靜。拖拉機懶洋洋地在小約克的駕禦下慢吞吞地朝穀倉外駛去。
拖拉機經過鄰居老瓊斯的門口時,老家夥正在打理他的草坪,草坪的另一頭,一台彩色電視裏正播放著什麼節目,好象還是什麼重要新聞。
一老一小心照不宣的打了個招呼,小約克駕駛的拖拉機吭哧吭哧的消失在另一座不知是誰家的大穀倉後麵。
老瓊斯是德國移民,冷戰時期,帶著女朋友冒死從柏林牆飛越,身上結結實實的挨過民主德國邊防軍的衛生丸,這家夥命大,在西德的一家醫院裏切掉了壞疽的左胳膊,而他的小甜心則永遠住進了墓地。
老瓊斯一邊漫不經心的用小鶴嘴鋤清理著草坪,一邊豎起耳朵傾聽著電視機裏傳來的熟悉的母語。
1990年10月3日,對西方世界來說,是個值得歡呼的日子。東西德國在這一天,推倒了阻隔了一個國家幾十年之久的柏林牆,戲劇性的合二為一。
冷戰時代,在轟然倒塌的柏林牆後,做了一個無可奈何的終結。
小約克開著拖拉機剛到地頭,忽然,這老掉牙的破機器哼哼了兩下,熄火了。
小約克搗鼓了半天,也打不著。氣的他狠狠的踢了老機器一腳。
沒轍,工具也沒帶,隻好腿兒著回家取工具。
當小約克剛剛邁步進入穀倉時,忽然眼前一花,隻覺得耳根子一熱,腦袋嗡嗡了一下,就沒了知覺。眼前最後的影像是一張陌生、冷酷的麵孔。
發現小約克屍體時已經是案發後的第三天上午了。
偵探杜邦中尉蹲在小約克已經接近腐敗的屍體跟前,忍著熏人的惡臭,用鑷子在屍體的傷口中撥拉著,尋找可疑的證據。
報案的是小約克的母親。
拖拉機被棄置地頭,開車的人卻沒了蹤影。
老母親找遍了兒子可能會去的地方卻遍尋不獲,最後,卻在穀倉裏見到了兒子麵目猙獰的屍首。
老太太顯然是被嚇壞了。
語不成句的嘮叨著不相幹的話:警察先生,我家的電路好象有不少問題……有人偷我家的電……我發誓,一定是鄰居老瓊斯那個酒鬼!……我可憐的小約克……
經過法醫簡單的勘驗,小約克是被一柄奇特的刀子殺死的。這種刀子的進口小,卻在小約克的身體裏造成了大麵積的損傷,凶手非常殘忍,用刀在小約克的身體裏做了攪拌試驗。
在比對了所有可疑刀具後,偵探杜邦陷入了沉思。
顯然,這凶器與以往接觸過的案件中的凶器一點都沒有相同之處。
偵探把比對方向轉向了軍方。
但是,令他感到沮喪的是,英國軍方也沒有相同的冷兵器可以供他對比的。
就在他進退維穀之時,三個神秘的家夥闖進了他的案子。
自稱是MI5的這三個家夥一出現在警察局就毫不客氣的走進局長辦公室,十分鍾後,局長一臉陰鬱的領著三名不速之客走出來,走進杜邦的辦公室。
三人中年長的那個硬邦邦的甩出一句話:中尉,從現在開始,這個案子轉交給我們了,請你協助。
杜邦剛想發作,卻看到局長大人直朝他作揖,隻得沒好氣的把相關卷宗往來人麵前一摔,轉身離去。
來人似乎並不把杜邦的這種態度放在心上,看來,這種事在他們看來已經司空見慣。
三個人打開卷宗,找到現場發現的刀口照片,與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中的圖片一一比對,最後,三個人相互對視了片刻,為首年長者扭頭看著警察局長,咬著牙蹦出了幾個詞:CCCP……格魯烏……特工專用……。
局長聞聽,倒吸了一口涼氣。
在案發現場的穀倉裏,三個神秘人在拉著警方封條的邊邊角角仔細搜尋著。
陪同的警察局長小心翼翼的站在線外。他明白,這些自稱MI5的家夥是自己這個級別的小警察得罪不起的,隻有精誠合作,早日破案,打發這些瘟神盡快走人才是上策。因此,降低點兒身份當兩天孫子也無所謂了。
三人中的年長者終於在穀倉的東北角發現了問題。隻見他彎下身體,用腳使勁的朝牆角的某處猛跺!
卡喇喇喇喇!刺耳的噪音響起,牆角應聲裂開,出現了一個黑黝黝的洞口。
在這個更為神秘的洞裏,三個人見到了一具形狀奇特的金屬棺材,棺材微微上翹的一端有個簡單的操作台,上麵仍舊閃爍著跳躍不定的燈光……
顯然,這絕不是一個墓穴,這也不是一具裝殮死人的棺材。
三個人麵麵相覦。
小約克離奇之死就此真相大白。
但是,這個真相永遠不會出現在當地警察局的結案記錄中。
這三名神秘出現的人最終出現在英國軍事情報局第五處的某個辦公室裏。
小約克事件的報告也從此被鎖進了最機密的保險櫃。
多年以後,有個風燭殘年的家夥在彌留之際向守侯在病榻邊的兒子說出了一個驚天的秘密。
兒子沒有實踐對父親保守秘密的承諾,把這個秘密賣給了暢銷書作家,此後,關於這個秘密的文學作品紛紛出籠。
不過,當局對此嗤之以鼻。
偶然的機會,筆者看到了這樣一份資料。
說的是發生在東西德合並的那一天,在蘇格蘭某小鎮發生的一起離奇凶殺案。作案的凶手就是冷戰時期前蘇聯紅軍總參謀部秘密培訓的超級戰士,他們的代號叫“休眠者”。
名詞解釋:
冷戰(ColdWar)一詞是當年美國政治評論家斯沃普在為參議員巴魯克起草的演講稿中首次使用的。
二戰結束後,美國對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敵視和遏製政策,因此巴魯克說:“美國正處於冷戰方酣之中”。“冷戰”與“鐵幕”一詞同時流行,表示美蘇之間除了直接戰爭外,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麵都處於對抗的狀態。
這個詞起源於1947年4月16日伯納德巴魯克在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一次演說。此外,1946年丘吉爾訪問美國,在這次訪問中他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裏亞海邊的的裏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間接表示冷戰的開始。
開始:杜魯門主義(1947)結束:蘇聯解體(1991。12)
兩大陣營:軍事集團:
社會主義陣營:蘇聯為首華沙條約組織(華約1955)
資本主義陣營:美國為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1949)
21世紀的今天,對冷戰一詞的詮釋已經超越了政治因素,直接升華到了流行音樂上。而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東西方政治衝突尤為激烈的時候,也是冷戰的內容登峰造極之際。這也在一些文藝作品中被刻意的體現出來,其代表作品就是“007係列”。
該片由米高梅出品,幾乎出一部紅一部,英國超級特工詹姆斯邦德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形象深深印刻在那一代年輕人的心裏。
不少評論家認為,邦德先生是作者杜撰出來的虛構英雄,這部係列作品的問世,實際上也是西方陣營在意識形態領域與東歐及前蘇聯的一次較量。確實,007問世以來,雖然,東歐陣營也匆匆忙忙的拚湊出不少的類似題材的電影,但都沒能吸引住多少觀眾,有的電影簡直就是胡編亂造,不僅觀眾倒了胃口,就連出品國的政治局也大為光火,直接罵編劇和導演為世紀白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