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巡邊(2 / 2)

“藩漢雜居、政令不暢,大族不靖、人有貳心。”

半響,王璿歎了口氣,沉重地道:“說的也是。”

上官秋淡淡一笑,並不言語,悠閑自得地斟了杯酒。

“還望子暮兄教我。”王璿稍加沉吟,用古禮節在涼席上長跪作揖。

上官秋一怔,旋即放下酒杯,在涼席上正身還禮,正色道:“不敢,不敢。”

話說,宋代早就廢棄長跪而坐,但士人那個不知,古賢人長跪而揖的禮儀,便是上官秋桀驁之人,也無法等閑視之。

在一陣思量下,上官秋沉聲道:“子正兄靜心沉氣,安撫大族、休養生息,憐惜四夷、妥善部署,再蓄勢待發。”

金玉良言,與自己的思想多半不謀而合,但上官秋沒有界定時間。

王璿輕輕一歎,道:“五年,無論如何,五年後必然要發動滅亡黨項之戰。不然,時局變幻,不可預測。”

“那就先從民生、大族入手。”上官秋不免有些失望,但他片刻間明白王璿的難處,毫不遲疑地退而求其次。

“還請子暮兄教我。”王璿態度非常誠懇。

“大人深蘊其道,在下勉強參謀。”上官秋麵色淡然。

上官秋的改口令王璿一怔,意識到上官秋的承諾,正是加入他的幕府,向他效忠。

他驚喜交加,立即站起身來,正式地一揖到地。

上官秋亦是起身,同樣一揖到地,一言不發。

一切盡在不言中,上官秋經幾個月細細觀察是,認真考慮,終於正式投效王璿。

王璿看重上官秋的才能,知其既然做出決定,必然忠貞不渝,自然大為欣喜。卻不曾想到,上官秋帶給他的不僅是大的成功,更有無法抉擇的抉擇。

王璿的部隊並無步軍,高繼宣的到來,給予他極大支持,時時讓騎兵處於戒備狀態,會消弱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兩千餘步軍將士屬保捷鄉軍,雖不算多,卻解決了側翼警戒問題。

大熱天,皎陽似火,高繼宣卻卻精神十足,率領藩落軍二百餘騎兵遠離大寨巡邏。

由於天氣太熱了,騎兵都把盔甲給卸了下來,束在馬上攜帶,每個人都穿著敞開懷的褐淩軍衣,帶著寬沿的範陽笠遮陽,仍然汗流浹背,氣喘籲籲。

“大人,這大熱天的,想黨項人也熱的窩在樹蔭下,咱們是不是.”一名指揮在高繼宣的身邊嘟囔。

這鬼天氣,人走不多遠就會汗流浹背,不要說全副武裝行軍打仗了。但高繼宣可不那麼認為。

他敏銳地意識到,此時曹瑋兵薄天都山,正值黨項、吐蕃各部內附的關鍵時期。

李德明的神經也蹦到了極點,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有黨項馬隊前來襲擊怎麼辦?苦就苦點、累就累點吧!

“此正當關鍵時刻,斷不可麻痹大意,你等切不可有懈怠之心。都一個個地給我打起精神來,誤了差使軍法從事。”

高繼宣知道他身處北緣,離河西軍營寨很遠了,容易受到黨項人襲擊。

黨項人或許不敢攻擊涼州大軍主力,但可能會拿他的小部隊開刀。

“都監,西南麵有一支小馬隊。”

高繼宣極目望去,卻見天際之間,有百名騎兵向他靠攏,遠遠地望去是宋軍馬軍的紅色旗幟,不禁疑惑地道:“這是什麼人,竟然來到邊地?”

不到一會,令高繼宣驚訝的是來者竟是王璿,當他驚愕之際,王璿已笑嗬嗬地縱馬到了他的身邊,不由地連聲道:“大人如何來此?”

王璿勒住馬韁,笑吟吟地道:“曹太尉兵薄天都山,正護衛內附各部緩緩而退,零星內附部族不多了,事務並不太忙,就來看望都監。”

“大人客套了!”高繼宣聽王璿那麼一說,心中感到滿意,無論怎樣說,王璿做為一方守臣,能夠親冒酷暑來看望他,這份情也是難能可貴的。

“大熱天的,都監辛苦了,有曹太尉大軍,黨項不敢輕動,還是早早回去歇息吧!”王璿又關切地款慰一句,他也不自覺地伸袖拭了拭額頭的汗水。

他今天是特意來看望高繼宣的,誠然並沒有那麼坦坦蕩蕩,隻是為了籠絡一位邊將,但他畢竟是來了,做了其他節臣無法做到的事。

在又相互說了幾句話之後,高繼宣才高聲道:“既然直閣大人來了,那咱們護送大人回寨。”

高繼宣亦是妙人,聞琴音而知雅意,既然王璿抬舉,他豈能不給麵子。

不過,話聲剛落,他的目光卻被正北淡淡塵煙所吸引,以他豐富的閱曆,立即判斷是一支為數千人的馬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