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決議(1 / 2)

“此非朝廷旨意。”畢竟茲事體大,曹瑋需要王璿和秦翰絕對的支持,關鍵時刻,絕不能有一人退縮。尤其是王璿,有他的參與,會讓這場軍事行動正名,畢竟持節宣諭河西諸番的名頭在。事後,朝廷也不會過份責備。

王璿和秦翰兩人明白曹瑋意思,大宋禁軍各部並無統一節製權力。曹瑋不能節製他們,隻能靠威望和人格的魅力來服眾。

但這次需麵對的形式極為複雜,甚至有全麵衝突的可能。朝廷的幹預到來時,他們中任何人都可能會臨陣退縮,所以曹瑋才極度不放心,萬一有意外發生,將導致陝西中部戰線全麵瓦解,此等罪責,非他能擔待。

“太尉放心,收攬各部羌蕃,正是消弱黨項的大好時機,此亦是下官職責所在,河西保毅軍在此戰中聽從調度,下官還要請官家下旨。”

王璿搶在秦翰前表態,甚至不惜他地位實際高於曹瑋,關係到今後曹瑋對自己的態度。當然,他沒有把話說死,保毅軍聽從指揮,且僅此一戰,涼州都部署司可有四萬餘大軍。

曹瑋聞言淡淡一笑,對王璿的心思心知肚明,放下心來。

王璿沒有承諾全部兵力支援,留有極大餘地,並突出他的政治地位,不然也不會著意上奏天聽。換句話說,王璿在軍事上配合他,政治上他需要聽從王璿的。

持節詔諭河西諸番事的職責就是安撫羌蕃,這次出兵接納各部內附,王璿的確有政治上的優勢。以王璿目前的身份地位,能做到軍事上服從一個知軍,可見度量之大,且其中有利益算計,能達到如此高位,並非庸人。

這位年輕的緣邊安撫使,真不簡單!曹瑋想到前日秦翰與他說王璿能力,還不盡信,今日接觸果真如此,不免心下一歎,道:“直閣深明大義!”

王璿見曹瑋帶有玩味的笑,心下有些尷尬,盡管他做的無可厚非,卻無法洗脫弄權嫌疑,隻好燦燦笑道:“職責使然,曹太尉才是深明大義,下官慚愧!”

秦翰亦是老於世故,對二人之言心知肚明,誰來節製和他幹係不大,王璿是文臣,能上書總歸是好,當下笑道:“既然這樣,我也願供驅使。”

曹瑋地目的已經達到,臉上禁不住溢出暢快地笑容,盡管他遣使邀請時也說明意圖,王璿、秦翰能來,亦是說明支持,卻不能讓他完全放心,在二位把話說透了之後,才徹底放下心來。

“好,既然咱們共赴大事,那就把具體的職責細細說一說,也好相互配合。”

秦翰頷首道:“不錯,接納部族太多,咱們相聚又太遠,需有統一的策劃才是。”

“請太尉示下,我涼州大軍隨時聽候調撥。”王璿眼中迸射出興奮地光芒,他本意就要拿黨項開刀,豈有不興奮之理。

“二位請看。”曹瑋轉身拿起一把細木杆,指向牆壁上的地圖,侃侃而談道:“請內附的黨項和其它羌族十二部,吐蕃十六部,散布地域很大,不禁涵括環慶、鎮戎的正麵,且包括涼州、會州側麵,黨項數萬大軍虎視眈眈,就是涼州六穀部也不能全然放心,或許會有一場兩場二戰,所以行動必須一致,各部將校需要保持臨戰狀態,保持協調一致,絕不能讓黨項人有可乘之機。”

“還請寶臣分派差遣。”秦翰凝視著地圖,雙眉緊鎖,他不認為六穀部會趁機襲擊,但李德明那邊可不敢保證,畢竟大半內遷部族是黨項大族,萬一李德明惱怒成羞、孤注一擲,一場惡戰在所難免,若其傾力來攻,這仗可就不好打了。

“鎮戎軍目前可以調撥兵馬有馬軍三千人,步軍萬人,完全可前伸接應,就看二位能夠動用多少兵力了。”曹瑋看了看王璿和秦翰,語氣非常沉重。

秦翰明白自己在接應內附各部中,擔任的是預備角色,不太可能派出太多所轄四州兵力,於是朗聲道:“老奴可動用馬步軍三千人抵達邊地,另集一萬八千馬步軍嚴陣以待。”

曹瑋含笑點了點頭,秦翰的兵力調度顯然已到極限,他非常滿意秦翰毫無保留的支持,目光轉向了王璿。

需要自己表態了,王璿正視曹瑋的目光,斬釘截鐵地道:“涼州出動十六指揮,歸太尉節製。下官親率廣銳、拱辰五千兵馬進入瀚海,配合太尉接應黨項各部內附。”

曹瑋滿意地笑了笑,道:“如此,我三路大軍能對黨項形成強大威懾,使之不敢稍有動作。但還需注意分寸,絕不能過份刺激李德明,能避免衝突就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