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答案在風中飄蕩(2 / 2)

左右不敢答,殿中詭寂。

公元前217年,深山。

青山青鬱,溪水潺潺,茶香嫋嫋,張良盤坐鬆下。

側之童子不之顧,張良曰:有所不知者乎?

童子搖頭,有頃而,疑之曰:先生,外皆曰複兵矣,此真者乎?

張良大歎一聲曰:此何從聞之?童子曰:前日下山之時,聽其下者言之。又雲:先生,何以戰?天下已定矣。

張良曰:寡君驕固,天下之怒,非一日而息之。若為君者能兼愛天下,兵則不鳴,民則樂業,國能安也。

童子又曰:吾之父母兄弟皆在兵中散,既不能覓。民多艱,實欲自此天下可定矣。

張良笑曰:誠如斯言。

童子問:先生才,何不出肆乎?

良久不語,歎曰:吾侍賢明之主也。

童子如何知矣,遂不複言。

公元前206年,鹹陽城。

大雪紛落,室中無火暖,門落鎖,子嬰抱膝以溫。門外有沛公之卒在守。

時高祖已入關,子嬰廢囚。

子嬰心歎:鹹陽失守,秦既已滅。天下宜速則安矣。願沛公能不盡屠秦族,則不愧祖矣。沛公仁義,量為項不可比。項羽每拔一城必屠,使天下之士不齒。降與沛公為上策矣。惟沛公能善百姓,能為賢君。吾觀十歲亂不歇,先為六國,後為秦國。民不堪擾久已。

囚數日,一日,聞外兵之言。

一人曰:項王聞沛公破關,欲攻我矣。

令一人道:果有之?項王與漢非黨耶?何為反?

向其人曰:項羽乃匹夫也,不知安撫,安能與沛公也?

又曰:沛公軍不與項王相較,吾恐將去鹹陽矣。

一人唏噓,不複有聲。

不及一月,項羽果至鹹陽。欲殺嬰。

子嬰慷慨赴死,臨刑,子嬰又聞角聲起,仰天太息:何不棄戰哉!

恍惚中有風聲傳來,曰:他日巔峰,孰能逐鹿?

子嬰不知誰言,但痛者死。

後人相傳,每至都門,皆可聞風中有人聲:他日巔峰,孰能逐鹿?

但無人與對,皆於求安生之路矣。

ps:未增刪版。亂世之中有誰還會回答他的問題呢?或許是飄蕩在風中的哭嚎。

這是本人參加全國作文創新大賽初賽的稿子。寫到吐簡直。然鵝隻是初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