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個夢,又不全是夢;
明媚的太陽突然無影無蹤,
黯然失色的群星在漆黑的茫茫宇宙中遊蕩,
冰冷昏暗的地球虛懸在沒有月色的天空。
黎明來而複去,
白晝從不降臨;
人們在恐懼和孤寂中冷漠無情,
億萬顆淒涼的心都在為自己祈禱光明。
——拜倫
第一章
楊威瀏覽完策劃方案的最後一頁,把它放在了項目資料的最上麵,充滿自信地輕輕拍了拍。
他和他的合作團隊已經為這個電視娛樂的投資項目精心準備了幾個月,項目構想新穎、論證嚴密、回報利潤極大,使他相信,即便以小氣謹慎著稱的高利人,也一定會在即將開始的談判中被打動。
“不愧是國貿,貴是貴了點,不過值了。”
楊威把麵前的資料疊整齊,瞧了瞧周圍的環境,滿意地點點頭——為了能讓談判在良好氣氛下進行,他特地包下了上京以氣派聞名的國際貿易中心會議室作為談判的場所。
隨後他順手拿起張報紙,開始瀏覽上麵的標題。
“有什麼新聞?”來自加拿大的項目主策劃Mike,操著半生不熟的普通話問道。
楊威又飛快地掃了下報紙,頭版消息是一個中東小國的兩個士兵被鄰國一個激進民兵組織綁架了。
“沒什麼值得一提的新聞。”
中東地區在衝突多年之後,已經厭倦了流血,渴望和平已是這個地區的共同願望,加上各大國的斡旋,和平進程開始緩慢而堅定地前進著。楊威認為,區區一件綁架的事件不會阻礙這個趨勢。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是一個蹩腳的預言家。
不知不覺中,“第六次中東戰爭”竟然已經打了兩年。
這場由兩個士兵被綁架作為導火索的戰事愈演愈烈,卷入的國家越來越多,使用的武器也逐漸升級,聯合國安理會六個常任理事國中,歐美的四大強國都直接卷入了戰爭;剩下的那兩個國土大部分在亞洲的強國保持著心照不宣的默契,除了暗地裏做些軍火生意外,一直小心翼翼地置身事外。
因此,對生活在這兩個國家裏的普通百姓來說,這場戰爭,是件很遙遠的事,惟一的用途就是增添了一項茶餘飯後的談資。
……
楊威懶洋洋打了個哈欠,把一本叫《火與冰——核冬天》的小冊子扔到一旁,雙腳伸進了床下的拖鞋裏,趿拉著走進隔壁一個岩洞,打開了電視。
由於是在地下,電視信號不是很好,一陣雪花斑點過後,畫麵上出現了一個漂亮的女解說員,開始報道“第六次中東戰爭”的最新戰況。
看了一會,楊威換了個頻道,這回是幾個嘉賓模樣的人在熱烈討論交戰雙方的戰術……又換了幾個台,見都是關於“第六次中東戰爭”的節目,他索性關掉電視,朝設在另外一個山洞的廚房走去,準備吃飽飯好好睡上一覺。
他呆在這個龐大的地下倉庫裏,已經有大半年了,這裏是位於華夏國首都上京郊外一百多公裏的一個天然溶洞,這裏生活設施齊備:水源、食物儲藏倉庫、發電站、臥室等一應俱全。
這個溶洞和樓房一樣有上下六層,差不多有二百六十米高。最上麵的“六樓”足有四公裏長,從洞口開始延伸的主隧道經過人工開鑿擴建,足夠一部卡車通過,把八個天然形成的花崗岩大廳連接了起來。另外還有很多能容兩個人並行的支線隧道,通往四十多個較小的岩洞石室。
地下倉庫隻占了“六樓”麵積的四分之三,下麵的“五樓”到“一樓”沒被開發,還保持著它們亙古以來的原貌,再往下則是條清碧見底的地下暗河,站在“一樓”的地麵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