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歸途(1 / 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漢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禦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隻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

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

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

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

秋七月,有虹現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

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幹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歎息,因起更

衣。曹節在後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於罪,放歸田裏。後張讓、趙忠、封諝、段

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

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轟隆隆,轟隆隆!馬踏大地的聲音從遠處傳來,遠處,大約三百來人的騎兵隊伍從遠處奔馳而來。領頭的是一個身著白甲的年輕小將,十八歲左右長的甚是英武,身旁跟著一個魁梧的大漢,這大漢雖然魁梧,但看其年齡也是未滿二十。“公子,大約還有三天的路程,就到南安了,兩年了終於要回去了。”“是啊,離家兩年了,快回去了,這心裏還有些不平靜呢!令明,皇普將軍可是極為看重你呢,你就這樣跟我回去,也不怕耽擱了你的前途。公子,你這是什麼話,我娘的命是你救的,我的命就是你的,我龐德在我娘麵前發過誓,一生絕不能對不起你,對不起楊大人。所以公子去哪,我就去哪。不錯,說話的人就是龐德與楊宇。十八年前楊宇被時光裂縫吸入,就來到了現在的漢朝,準確一點說是漢末,現在是公元一八三年,還有一年就是黃巾起義。那個時候三國牛人們就會個個登場,亂世即將來臨。話說當日楊令得子後,就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宇”意為博大,寬廣。這倒是楊宇鬆了一口氣,畢竟以前用了這麼多年的名字還真舍棄不了。至於龐德這完全是個意外,楊宇十歲那年隨父出遊在狟道無意中救了龐德的老母,而龐母是個有恩必報的人,這也是龐德忠勇的原因吧,畢竟有其母,就有其子嗎隨後就讓龐德和他的哥哥龐柔做了楊宇的書童。而楊宇呢聽到這個消息後,差點沒激動的暈過去,這可是龐德,未來的超級將領,三國二十四名將之一。就這樣歸順他了,幸福往往來的太突然啊。。。龐德,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人。(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三國時期為曹魏的重要將領。因樊城之戰時常乘騎白馬,故被稱之白馬將軍,官至立義將軍、關門亭侯,死後諡曰壯候。219年,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中額,被蜀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嫉射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蜀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這樣的超級名將如何能不讓楊宇興奮呢。而楊宇從小就接受各種各養的教育,還有各種非人的訓練。尤其是老爹楊令對他的要求簡直到了苛刻的地步。弘農楊氏的族人可不要廢物,縱然他隻是個分支。從六歲到十六歲他每天幾乎都在學習,還好兩世為人的他知道怎麼去學,要不然還真的能累死。楊宇十六歲那年,就被他的老爹楊令一封書信推給了當時任北地太守的皇普嵩的手下當了一個光榮小兵,對就是小兵。沒有任何的後門,也沒有任何的關照,就這樣他和龐德一步步從小兵做起,什長,都伯,百人將,一直到現在的別部司馬。十八歲地別部司馬,大漢還真找不出來幾個。還記得當時楊宇一聽要在皇普嵩手下當兵時,還很是激動了一把。要知道日後的黃巾起義幾乎是一手被皇普嵩撲滅的,現在在他手下做事,先給他留個好印象,日後黃巾起義也有利於自己行事啊!!!結果呢,在剛開始時那半年,他都沒有見過皇普嵩一麵。北地在涼州,而當時涼州遍地是異族,流寇,馬賊。尤其是羌人,幾乎每隔幾天都回會來北地劫掠。而身為一名小卒他要做的就是殺。沒有戰術,沒有計謀。不殺人就被殺,這就是戰爭。計謀,戰術,那是上位者要考慮的,一個小卒是沒有機會,也沒有時間來考慮這些的。楊宇清楚的記得第一次在戰場上殺敵時,當他的長槍捅進敵人的胸膛裏的時候,他的腦子裏一片空白。在戰場上走神,鬼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要不是龐德他早死了。第一戰下來,他大吐特吐了一天一夜,然後又病了三天,才勉強恢複過來。然後,楊宇明白了,戰場不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戰場上失誤就代表死亡。隨後一次次的戰爭,一次次的危險,徹底激發了楊宇的潛力。兩年的軍伍生涯讓楊宇明白了什麼是將,什麼是戰將。說到這裏楊宇無比的羨慕龐德,未來的名將不愧是名將,那種在戰場上的直覺,對危險的預防,對戰機的把握簡直是妙到極點,說句不客氣的沒有龐德,楊宇根本就撐不下這兩年。而皇普嵩在對楊宇漠視了大半年之後,終於在一次楊宇立下大功後將他提點為了自己的親衛,雖然隻有三個月,但就是這三個月讓楊宇和龐德完成了從猛卒到將領的轉變。皇普嵩的言傳身教給了楊宇很大的啟發,穿越者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習力,楊宇那恐怖的學習力也給了皇普嵩很大震撼,直讓他高呼奇才。就這樣過去了兩年,皇普嵩鎮壓羌族有功,遷為中郎將,入京就職。而離家兩年的楊宇也覺得該回去了。今年他已經十八歲了。人生又有幾個十八年呢?於是楊宇放棄了別部司馬的位子,與龐德領著這三百部曲踏上了回南安的路。楊宇此時也挺想念自己的父母的。回想起十六歲離家時,父親楊令那語重心長的話。楊宇似乎明白了些什麼。“宇兒,這十幾年來我對你如此嚴厲,你可怨過為父啊!”“宇兒不敢,父親如此做,自然有這樣的道理。”“宇兒啊,等你這一次回來後,我想你會明白的,不要怪為父,要怪就怪這個世道吧!”“父親,我想我明白了。”楊宇低聲喃喃道。“令明,走!”“是,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