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佛入吐蕃(2 / 2)

尼婆羅位於後世的尼泊爾,也是佛教的發源地,隻不過隨著吐蕃的強大,尼婆羅擔心滅國,所以就把公主嫁了過去,成為鬆讚幹布的皇後,而這位尺尊公主是個佛教徒,在吐蕃國內大力推動佛教的發展,甚至還說服了鬆讚幹布也信奉佛教。

其實鬆讚幹布之所以信奉佛教,也是出於一種政治目的,吐蕃雖然被他統一,國內大小部族都臣服於他,但是卻還有一股勢力讓他無法掌控,那就是吐蕃本土發展出來的苯教。苯教在吐蕃的地位極其尊貴,雖然還無法與後世西藏那種以佛治國的局麵相比,但也相差有限,吐蕃國主名義上掌管著國內軍政大權,但若這種權力若是與苯教的利益發生衝突時,那就會失去應有的效果。

鬆讚幹布做為一代雄主,自然不甘心自己的權力受到限製,所以在看到國內佛教影響日益增大時,立刻抓住時機,扶植佛教以對抗苯教,隻不過苯教也不是吃素的,借助自身強大的影響力,一直將佛教壓的死死的,使得鬆讚幹布的許多努力一直沒有效果。

聽完李愔介紹完吐蕃國內的佛教與苯教之爭後,兩儀殿內的李世民和諸位大臣全都陷入沉思之中,這些情報他們也知道一些,不過卻一直沒有重視,畢竟在唐人看來,宗族再怎麼強勢,也根本無法與皇權相比,隻不過沒有想到,吐蕃國內的苯教卻連鬆讚幹布都要退避三分,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六郎,小小一個苯教,難道還比的過鬆讚幹布手中的數十萬大軍嗎?”李世民也有些不解的問道,雖然大唐的佛教與道教都十分興盛,但隻要朝廷願意,隨時都可以將其中一方打擊下去。

“父皇,吐蕃的國情與我們大唐不一樣,宗教在國內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若是鬆讚幹布敢用武力對付苯教的話,那麼別的不說,光是手下的士兵都得有大半反戈!”李愔臉色凝重的說道,隻不過心中卻在暗笑,吐蕃這種宗教還隻是小兒科,若是把伊斯蘭教那種信仰,以及基督教那種隨意任免國王的巨大權力說出來,估計李世民他們會以為自己是在講神話故事。

“陛下,齊王殿下說的不錯,據老臣所知,吐蕃國內的苯教的確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正在這時,房玄齡也站起來說道,他做為大唐的宰相,自然要對周邊各個國家的情況了若指掌,不過若不是李愔提起,他也根本不會想到從吐蕃國內的苯教身上做文章。

看到房玄齡也站出來證實,李世民終於點了點頭,同時臉上也露出一絲笑容,轉頭對李愔說道:“六郎,既然你想從吐蕃國內的苯教與佛教入手,那麼肯定已經有了一些計劃了吧,快講出來聽聽!”

“父皇,兒臣隻能起個頭,提出個大概的想法,至於具體的計劃,這個兒臣實在不能與殿中的各位相比。”李愔躬身說道。這可不是謙虛,而是他的真心話,挑撥離間比的就是暗中陰人的本事,李愔在這方麵雖然也有些心得,不過與殿中房玄齡、長孫無忌這些城府極深的老家夥相比,卻還差的多。

“無妨,你就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讓大家參詳一下吧!”李世民依然和顏悅色的說道。

“是!”李愔答應一聲,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想要挑起吐蕃國內的不和,隻有從苯教與佛教入手,現在苯教勢大,鬆讚幹布自然不甘心受到限製,所以一直想扶持佛教,可惜沒有成功,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幫他一把!”

李愔說到這裏,臉上露出一種壞壞的笑容,語氣低沉的說道:“我們大唐佛教興盛無比,可以從中選出佛法精深的高僧,送其到吐蕃傳教,而且以我大唐為後盾,保護他們的安全,同時命人大量印製佛經、雕刻佛像,讓那些高僧帶到吐蕃去,以方便他們傳教。另外對於苯教那些重要人物,可以選擇性的刺殺一兩個,減少佛教傳播阻力的同時,還可以挑起兩教的紛爭,可謂是一舉兩得。”

聽到李愔提出來的這些想法,李世民和下麵的房玄齡等人相視而笑,李愔提出來的這個想法的確不錯,不過在這個辦法的基礎上,卻讓他們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