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能盡快攻克鄴城,曹操的援軍一旦趕到,局勢將對劉備極為不利。

在營帳中,張宇苦思冥想破城之計。他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收集鄴城的情報。終於,他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消息:鄴城的糧草儲備不足,曹丕正在為糧草問題發愁。

張宇心生一計,他建議劉備佯裝撤軍,同時在城外埋伏。然後,派人在城中散播謠言,說曹操在北方戰敗,生死不明,援軍已無法到來,而且劉備軍即將切斷鄴城的糧草供應。

鄴城守軍聽聞這些謠言,軍心大亂。曹丕雖然竭力穩定軍心,但效果不佳。

此時,劉備按照張宇的計策,突然回軍,對鄴城發起了總攻。曹軍士兵在恐懼和慌亂中,戰鬥力大打折扣。

經過數日的激烈戰鬥,鄴城終於被攻破。但城中百姓飽受戰火之苦,房屋倒塌,街道上滿是傷者和死者。張宇望著這淒慘的景象,心中五味雜陳。

在繼續北伐的過程中,張宇又協助劉備收服了許多原本歸降曹操的將領。

張遼,這位曹操麾下的猛將,在一場激戰中被劉備軍包圍。張宇深知張遼的忠義,親自前往勸降。

張宇在陣前對著張遼喊道:“張遼將軍,曹操殘暴不仁,天下百姓受苦已久。劉皇叔仁德布於四海,誌在興複漢室,拯救蒼生。將軍何不歸降,一同為天下謀福祉?”

張遼猶豫再三,最終被張宇的真誠和劉備的仁德所打動,放下武器,歸降了劉備。

徐晃,另一位曹操的得力戰將,在一次戰役中陷入困境。張宇洞察到徐晃內心對戰爭的疲憊和對和平的渴望,派人送去勸降信。

信中寫道:“徐晃將軍,戰亂已久,民不聊生。劉皇叔心懷天下,欲結束這亂世。將軍若能棄暗投明,必為百姓所敬仰,青史留名。”

徐晃讀完信後,沉思良久,最終決定歸降劉備。

然而,每一場戰鬥都伴隨著犧牲,每一次勝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張宇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傷。

當劉備終於統一北方,站在洛陽城的城樓上時,張宇卻沒有太多的喜悅。他深知,這隻是漫長征程中的一步。

此時的天下,雖北方已定,但孫權在江東虎視眈眈,南方的局勢依然複雜。而劉備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權力的爭奪、利益的糾葛開始浮現。

關羽在荊州獨守一方,其驕傲的性格引發了與東吳的矛盾。張宇多次寫信勸說關羽要謹慎行事,維護孫劉聯盟,但關羽並未完全聽從。

劉備的義弟張飛,脾氣暴躁,時常因為小事責罰士兵,張宇憂心忡忡,多次提醒張飛要善待部下。

而在成都,一些官員開始爭權奪利,為了各自的利益明爭暗鬥。張宇努力調和各方矛盾,維護政權的穩定。

與此同時,曹操雖然失去了北方,但他在北方的影響力依然存在,一些殘餘勢力暗中活動,試圖複辟。

張宇在這曆史的洪流中,努力保持清醒,為劉備的政權穩固和天下的安定繼續籌謀著。他深知,未來的路還很長,挑戰還很多,但他決心堅定,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