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淮馬上找到李應乾,把米倉中糧食發黴的事情說了一遍,接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應乾聽完,哈哈大笑,連聲稱讚徐淮的這條計策妙!事不宜遲,李應乾馬上便去衙門找知府,把徐淮的這一套計劃說了出來,王知府聽後也是連連稱善。
第二日,太原城中到處流傳著朝廷馬上就要運送糧食來,以解除現在糧食緊缺的局麵,並且保證全城百姓人人都有糧吃,絕對不會出現所謂的斷糧情況。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一開始不以為然,仍然是恐慌情緒彌漫全城,排隊買米的人並沒有減少。
這日清晨,有人透露說是朝廷運糧的軍隊已經到了城外幾十裏處了。於是,有不少人便希望朝廷的運糧隊快點到來。街道上聚集的人似乎比往日多了些。
果然快到中午時分,從南門進來一對人馬,車輛輜重不少,十幾輛馬車上垛的滿滿的麻袋,口袋中都是鼓鼓囊囊的。馬車走起來還相當的費勁!這時圍觀的人們開始竊竊私語,有的人說真是皇恩浩蕩,當今天子真是聖明啊!有的則說這點糧食怕是太少了,根本不夠多少人吃幾天的!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最後一輛馬車上,有一袋糧食的袋口估計是沒有紮緊,嘩啦一聲,白白的大米顆粒灑落了下來,濺的滿地都是。有人撿起濺落到腳下的大米,這米顆粒大而飽滿,放進嘴裏咬一咬,嘎嘣脆,滿嘴都是米的清香味,這是新米啊!
這時人們議論的聲音更大了!有不少人開始高興起來了,都說這下可以放心了,朝廷不僅拉來了運,而且是新米呢!
沒有見到運糧車隊的人們半信半疑,而有見到的人,已經開始考慮用不著急著搶購糧食了。
第二天上午,又是一輛輛馬車從南門進來。馬車吱吱的響著,向著官府的糧倉駛去。
這樣接連好幾天,運糧的車隊不停地從南門進來太原城。有人甚至聽見半夜還有運糧車隊的馬蹄聲。
街上排隊買糧的人也是越來越少。開始觀望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購買力下降了,這時有些小的米店已經打算開始降價了。
“哈哈哈……徐兄弟的計策真是妙極!妙極!”李應乾對徐淮豎起了大拇指稱讚道。
“李大哥過獎了!我們還不能高興的太早,我想那些奸商們絕不會坐以待斃的,絕不會眼睜睜地看著糧倉裏的米發黴爛掉的,我想他們馬上會有個反撲的!”徐淮用手摸了摸下巴說道。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一切不都在你的預料中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就開始第二套方案!”李應乾微笑道。
果不出所料,第二天便風傳說,官府的這些米都是假的,都是演戲給老百姓看的。如果真的運來那麼多的糧食的話,為什麼不賣呢?難道堆在那裏等著發黴爛掉嗎?
這條流言確實厲害!有不少百姓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為什麼不賣呢?人心又開始浮動起來了!
但是就在流言剛出的當天下午,城裏的大街小巷便到處張貼著官府的布告,說是官府已經把這些糧食分別放在了昌盛米店、晉源米店、開平米店、慶豐米店等十家米店來銷售了。如果直接排隊買的話,是現在的市價,但是如果先去衙門登記後便會發給一個可以低於市價二成的憑證來便宜購買。
這下,不少人便開始去衙門口排隊領憑證了。而除了衙門公布的這十家米店外,其餘的米店都是門可羅雀,有的甚至是空無一人,當然除了店中的夥計掌櫃之類的。
但是由於衙門辦事效率低,人手不夠,所以每天能領到憑證的人並不太多。於是有些家中不缺糧的人家便不再去湊熱鬧了,這樣排隊的人數便減少了至少三分之一,而剩下的人中大部分都是省吃儉用的平民百姓了。
這天有好幾個指定米店的排隊人群中出現了混亂。有些人沒有憑證,但卻硬是要買低價米,店夥計剛要爭辯,便被這些人打了幾個耳光。而這時人群中也出現了因為插隊吵嘴的事情。整個場麵一片混亂,幾欲失控。可是不到半個時辰,便來了幾隊軍士,這些當兵的可不象衙門中的那些無用的衙役,可不認你是什麼來頭,兵士們個個手持木棍皮鞭,抓起鬧事的人,不由分說便打,打完了用繩子一套,拉在馬後拖著遊街。
這下還真是管用,頓時便把那些肆意滋事擾亂的人給嚇怕了,從此再也沒出現吵嘴打架插隊的事情,人人都是規規矩矩的排著隊。
那些被抓到衙門鬧事的混混們,還沒用刑便一個個都招了。原來這些人是西街的趙守財趙財主和東門的錢雲山錢老板雇用來專門搗亂的。此二人是太原府有名的財神爺,但是也是出了名的鐵公雞,出了名的奸商,哪裏賺錢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