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麵子(1)(1 / 1)

命之所係誰不愛

·

看麵子世態盡在眉眼間

·

丟麵子真真假假藏玄機

·

保麵子流血流汗舍性命

看麵子世態盡在眉眼間

麵子既然是一個人的“標識”和“通行證”,就不得不依據麵子的大小、薄厚、顏色判斷其價值。在官本位社會裏,尤其要看重官麵子。明朝初年,“江南首富”沈萬三不會看官麵子,差點掉了那顆會經商的腦袋。狗是古今第一看麵子專家,僅憑“第一印象”就能決定該狠狠地咬,還是應立即搖尾獻媚。

人們走路、伸腰、說話、辦事為何也要看麵子?

麵子的外包裝

麵子是一個人的“標識”和“通行證”,看人不能不看麵子。

首先,要看麵子的大小、薄厚、顏色等“外表”,然後以此判斷麵子的價值,確定對待這張麵子的態度。對麵子的準確區分、審驗,沒有豐富的經驗、超人的智慧、嚴謹的態度和卓越的才能是難以勝任的。因此,如何看麵子,是一個人從生到死都學不完、悟不透的一門必修課。怎樣正確對待眾多的麵子,是關係學的核心內容!

古人愛看麵子,凡事皆以麵子論大小、明事理;古人會看麵子,人分九等,等級森嚴,豈能輕易僭越?官貴民賤,就是看麵子看出的“豐碩成果”。老百姓的麵子不大,也不夠光豔,如果碰上了很大很亮的官麵子,那就不能直接“麵對”,因為兩張麵子的價值不等,必須低頭下跪,敬而遠之。如果官麵子在審視老百姓的麵子後,“恩準”老百姓抬起頭來,那就得“謝老爺”;“賜座”則是更高一級的恩寵了,並不是人人都能夠享受得到的;允許“說話”,更是“開恩”,怎能不因之而感激涕零呢?又灰又小的老百姓的麵子,享受了與又亮又大的官麵子“對話”的待遇,不是三生有幸,就是祖上積德行善的回報,自然該刻骨銘心了。盡管如此,“對視”時,也一定要眼含膽怯;“對話”時,一定要出口恭順;“對影”時,一定要腰彎馴服。萬萬不可自以為這是自己的權利,那是自己的義務,決不可輕易造次。如果忘了自己麵子的價值,去與官麵子爭平等、要自由,那輕者被斥之為“不識抬舉”“不懂規矩”,趕出門去,剝奪了“麵對”的“恩惠”;重則棒打鞭笞,枷鎖銬之,蹲進“四堵牆”內,與鼠群為伴,暗無天日,猶如地獄活現,能豬狗不如地苟活,就是天大的奢望了。

傳統官麵子遮天蔽日,烏雲一樣籠罩著老百姓的生活,那些官們怎能不唯我獨尊呢?

不是嗎?

在古人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個大名,叫做官名,意思是在外看官麵子時用的,要求嚴肅,講究頗多,不像阿貓阿狗那樣的乳名隻有小時才叫。長大了,就成了官人了,即使未當官,也要硬撐起幾分官威。連戴的帽子也叫做官帽,說的話也叫做官話,走的大路也叫做官道。如果有幸能為官衙服務,就成了官差,那吃的飯就與家常便飯不同了,叫做官飯;如果會舞文弄墨的話,那寫的文章就叫做官樣文章;即使有事鬧至官衙,也該堂而皇之地稱為打官司。更有甚者,就連那些曾為官遮風避雨的樹,也都成了官,什麼王樹、侯樹、將樹、相樹,無奇不有;就連那些治病療疾的中草藥,也有所謂君藥、臣藥之分,也被官化了。

如此這樣,不看官麵子,不會看官麵子,還有活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