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旨動三府(1 / 3)

北宋末年,汴京(開封)富豪世家吳府。

14年前,主人吳近閑來無事,漫步林間。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循聲而去,見一小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潭水清澈,遊魚嬉戲。潭上有一個亭子,上麵匾額題著“侍康”二字。亭邊有一株怒放的芍藥花,紅豔芬芳。花下有一隻可愛的小白羊,一見他,便依偎腿邊,不肯離去。他蹲下來,看著它的雙眼道:“你是要我帶你回家嗎?”小白羊迷離著雙眼,然後連眨幾下,並“咩——”了一聲。於是,他領著小白羊,一步一步下山。走著,走著,突然有好幾條岔道,不知道那條路可以回家,正急得不行,一驚,醒了。

原來做了一夢。吳近感覺非常奇怪,再無睡意,百思不得其解。

次日,吳夫人分娩。陣痛好幾個時辰不出,吳近急得團團轉。突然,窗外紅光輒降,內室便傳來“哇哇”嬰啼。

“恭喜老爺,得一千金。”

羊年?千金?紅光輒降?聯想昨夜夢境,於是為女兒取名“芍芬”,乳名“央”,諧音“羊”。

那是趙佶帝15年(政和四年,1114年)。

現在是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下旬,女兒已經14歲(虛齡,古人論虛齡)。昨夜,他又入14年前夢境。不同的是,依偎著他的小白羊,突然轉身而去。開始,一步三回頭,然後,絕然離去。他追啊,追啊,陷入完全陌生的環境,茫然不知所措……

夢境驚回。他懨懨然,蕭索莫名。

想起月前,得知朝廷準備選秀。因時下朝廷風雨飄搖,靖康帝禦旨一切從簡。免去繁冗程序,隻將畫像送與挑選即可。他便以為機緣已臨,認為女兒乃方外芍仙降世,理當入宮為尊。於是便自作主張,托人將女兒畫像送入宮中,參與秀女競選,試圖一碰運氣。哪知果然入選,夫人哭鬧,女兒驚遽而昏迷。

數日前,當女兒得知自己入選秀女,驚得目瞪口呆。須臾淚雨漣漣,悲戚道:“爹爹竟然狠心,將我送入宮中,要我侍奉那個,才具平平不說,還女人成堆的趙桓。爹爹,你害慘女兒也……”

話落,昏厥而倒地……

已經昏迷數日,連日晝夜陪著,終於疲憊及至,被夫人bi而回房歇息。

夢醒思回,正起身著衣,欲往女兒那去。

“官人,快快,女兒似不行了!”原來換陪女兒的渾家(宋,稱妻子為渾家)驚呼。

他幾乎是依聲奔而跌進,急臨榻前。女兒脈相十分不好,麵色蒼白,氣弱如絲。

“不好,快,內叫醫侍,外請名醫。”吳近急切道。

聞聲隨來的管家,一一照辦去了。

自打女兒降世,就因多病,不僅加配侍婢,且家延專醫。自己結束之前,常年在外奔波經商的曆史,謀得汴京府小吏,以便親自,密切關注愛女之冷暖將息。雖這樣依然不能省心,然而從未象這次這麼嚴重過,連日昏迷。不禁令人,心都提到嗓子眼。

總算鬆口氣。經緊急醫治,脈相又趨平穩,然臉上依舊毫無血色,依舊昏迷不醒。

渾家立出跪地,合掌向天,口中念念有詞。

他見之也跪下,第一次陪夫人齊跪,虔心祈禱。

合府上下,因之忙碌到近淩晨,才紛紛散去,各就各位。他讓渾家去休息一會,自己靜靜靠在女兒臥榻旁,貴妃榻(美人靠)躺椅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女兒白淨而柔嫩的麵龐。不知何時,竟又朦朧睡去。

——————————————————————————

“老爺,老爺,老爺,宮裏來公公了。”管家急切之聲傳到。

在女兒閨房貴妃榻上,又朦朧睡去的吳近被驚醒。

“公公?好,你去上好茶,候著。我去更衣就到。”然後急步正堂。

一到正堂,便聽公公高聲曰“吳氏芍芬接旨!”

吳近急忙依禮而俯身抱拳曰:“吳近代女兒吳芍芬接旨。”

隻聽公公宣旨:“皇帝詔曰:……著秀女吳芍芬,接旨三日後入康王府,侍康王!欽此。”

“侍康?”吳近脫口囁嚅道。

“你說什麼?‘死扛’?”

“哦,不,啊——微臣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吳大人,恭喜啊!”

“同喜,同喜!”邊說邊做手勢道:“公公請坐,請用茶!”

“嗯,好茶,好茶!”待公公放下茶盞,趕緊遞上幾錠各重50兩銀子道:“區區茶資,公公笑納。”

公公接過銀袋掂了掂:“不愧汴京首屈一指富豪。茶資豐厚,茶資豐厚啊!那就卻之不恭啦!”

乘機,托公公延請太醫。

送走公公,吳近似呆似驚。口中念念有詞:侍——康……

“侍康”,多年來不得其解的亭題,始終象迷一樣縈繞心間。至此,謎底浮出,恍然大悟。可“三日後進宮”,措手不及啊。要提前行笄禮,要籌備入宮一應物品,要送女兒先麵聖謝恩再進康王府。一直不得機會謀麵皇上,此次因女兒沾光,何能等閑視之,這些都好說。然女兒尚處昏迷中,如何是好,又如何與渾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