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外科 (3)(1 / 3)

第3章 外科 (3)

【方名與主治】潰瘍速愈散,主治褥瘡。

【組成與用法】麝香1克,兒茶、玳瑁、乳香、赤石脂各30克,冰片20克,青黛50克。合研極細粉末裝瓶備用。潰瘍創麵先用苯紮溴銨(新潔爾滅)消毒後,將藥粉均勻撒入潰瘍麵,每日換藥1次或隔日1次。同時加強護理,每隔2小時翻身1次,骨頭突出部位要加墊圈。

【方解】褥瘡為長期臥床,局部受壓組織缺血所致,潰瘍速愈散中麝香活血消腫,散結止痛之功;兒茶收濕斂瘡、止血;玳瑁清熱解毒;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赤石脂生肌收口;冰片消腫止痛,防腐止癢;青黛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固澀斂口之功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經常讓患者翻身,防止潰瘍麵受壓和摩擦,保持患者被褥清潔,體表衛生,經常消毒滅菌給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的條件,使患者心情舒暢,以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促使褥瘡早期愈合。

【典型病例】王某,女,86歲。截癱後骶部Ⅱ度褥瘡,麵積達8.0厘米×0.9厘米。周圍局部皮膚發硬,呈黑色,潰瘍深達骨質,滲出物較多,極臭。先用苯紮溴銨(新潔爾滅)消毒後投以潰瘍速愈散,每天換藥1次,3天後滲出物明顯減少,5天後周圍紅活肉芽生長。10天後潰瘍周圍及骶部組織肉芽複活並明顯生長,改用隔日換藥1次,1周後潰瘍創麵4.0厘米×4.0厘米,繼續換藥1個月,潰瘍痊愈。(處方來源:山東省菏澤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劉家磊等)

甲狀腺腺瘤

甲狀腺腺瘤多為單發,生長緩慢,無症狀,中醫學稱之為“癭瘤”。由於可引起甲亢和惡變,故宜早期手術切除。

【方名與主治】海藻消癭湯,主治甲狀腺腺瘤,亦稱“癭瘤”。

【組成與用法】海藻、昆布各20克,生牡蠣、海浮石、黃藥子、夏枯草各15克,當歸、炒穿山甲(代)、三棱、莪術各10克,木香6克。上方加水煎成湯劑,過濾去渣,待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10劑為1個療程,間隔2天,繼服第2個療程。

【辨證加減】腺瘤疼痛者加製乳香、製沒藥各10克;心悸、失眠加酸棗仁、柏子仁各10克,珍珠母15克;氣虛者加黨參15克,炙黃芪20克;血虛者加熟地黃20克,製何首烏15克;氣滯者加青皮8克,枳殼10克;食欲減退者加炒雞內金、焦山楂各10克;並發甲狀腺功能亢進,白細胞減少者加生黃芪30~40克,雞血藤20克,鹿角膠、丹參、枸杞子各15克。

【方解】甲狀腺腺瘤現代醫學一般采用手術治療,本方海藻消痰軟堅;昆布消痰結,散癭瘤;生牡蠣軟堅化痰,消散結核;浮海石化痰軟堅;黃藥子化痰消癭;夏枯草清肝火,散鬱結;當歸活血止痛;穿山甲(代)善於走竄,性專行散,能活血化瘀,通行經絡;三棱、莪術破血祛瘀,消積止痛;木香行氣止痛。全方相伍,共奏消痰軟堅,解鬱散結,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之功效。

【注意事項】治療前排除其他類似疾病。

【典型病例】林某,女,22歲。症見右側前頸部腫物如雞蛋大,邊緣清楚,與基底部不粘連,無壓痛,可隨吞咽上下移動,舌苔微黃,脈沉細。診為甲狀腺腺瘤,以海藻消癭湯加減治療,腫物逐日縮小,無任何反應,連服12劑,腺瘤全部消失而愈,經11年隨訪未見複發,亦無後遺症。(處方來源:江西省弋陽縣中醫院歐陽可鈞)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中醫謂之“乳鬁”“乳癖”,好發於25~40歲之女性,症見單側式雙側乳房可捫及串珠狀結節,稍壓痛,邊緣不清,與皮膚和深部組織不粘連,腫塊在經期有所縮小。

方一

【方名與主治】乳癖消煎劑,主治乳腺增生,亦稱乳癖,乳鬁。

【組成與用法】天冬30克,大貝母12克,生牡蠣(先煎)、生麥芽各30克,白芥子、僵蠶、露蜂房、三棱、莪術各10克,昆布、海藻各15克,荔枝核、橘核、鹿角片(先煎)各12克。上藥混合,加水煎湯,過濾去渣,待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2個月為1個療程,月經期停服。

【方解】乳腺增生屬中醫“乳癖”“乳鬁”之範疇,根據其臨床表現,發現病人多由肝鬱氣滯、腎虛、痰伏、瘀阻等因素所致。本方中荔枝核、橘核疏肝理氣散結;三棱、莪術活血化瘀,理氣止痛;鹿角片溫補腎陽,且能活血消腫;大貝母、生牡蠣、昆布、海藻化痰軟堅散結;白芥子消皮裏膜外之痰;僵蠶化痰散結;天冬配鹿角片陰陽兩補;生麥芽可抑製催乳素分泌,而乳腺增生患者中催乳素水平明顯高於正常人。諸藥同用可疏肝理氣,補腎化痰,軟堅散結,消腫止痛,恢複卵巢功能,調節性激素間的相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