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外,元軍如滾滾烏雲般鋪天蓋地而來,密密麻麻,綿延不絕,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似乎要將這座古老的城市連同其所承載的一切都吞噬掉。樊城已失陷,如今的襄陽城就像是孤獨地矗立在荒原中的一座堡壘,又好似在驚濤駭浪中搖搖欲墜的一葉孤舟。
郭靖、楊過等一眾英雄豪傑穩穩地立於城牆之上,他們神情堅毅,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城牆下,彙聚了數百名來自五湖四海的江湖豪俠,每個人都身懷絕技,士氣高昂。而郭靖悉心培育的五萬降龍鐵騎軍更是嚴陣以待,他們身披重甲,手持長槍,威風凜凜,散發著無與倫比的氣勢。
這些英勇無畏的戰士們深知此戰關係重大,勝則可收複樊城,挫敗元軍銳氣,從而緩解襄陽之危;敗則襄陽難保,大宋江山岌岌可危。因此,他們毫不畏懼,決心背水一戰,誓與襄陽共存亡!。
城牆之上,鮮豔奪目的宋字大旗與郭字大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它們宛如鋼鐵戰士,堅定地矗立在狂風之中,毫不畏懼,似乎在向敵人發出挑釁:我們永不屈服!這兩麵旗幟見證了無數次戰鬥,承載著宋人的榮耀與信念。
視線轉向元軍陣營,中央位置屹立著一麵巨大無比的雙龍黑色金邊蟒紋帥字大旗,威風凜凜,引人注目。旗下站立之人正是剛剛完成內部整頓、集結重兵登上帝位的忽必烈。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後來被世人尊稱“元世祖”。此刻,他神情嚴肅,目光如炬,透露出一種無堅不摧的氣勢。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身著紫色官袍的南宋官員出現在忽必烈身旁。他麵容憔悴,滿臉驚恐,正苦苦哀求著求和。麵對眼前這個狼狽不堪的南官,忽必烈竟然一言不發,隻是冷冷地注視著對方。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現場氣氛愈發緊張壓抑。
突然之間,忽必烈猛地飛起一腳,狠狠踹向南宋官員。這突如其來的舉動令在場眾人皆驚。緊接著,他下達命令,讓手下人立刻將這名南宋官員拖出去斬首示眾,以此來祭奠軍旗,鼓舞士氣。顯然,忽必烈已經下定決心要與宋軍決一死戰,絕不容忍任何妥協和退縮。
隨著這道冷酷無情的命令傳出,整個戰場陷入一片死寂。雙方士兵都感受到了大戰前的緊張氛圍,知道一場生死較量即將展開。沒有多餘言語,隻有無聲默契;沒有絲毫猶豫,唯有背水一戰。戰爭陰雲籠罩下,每個人都明白:這場決戰已無法避免,必須全力以赴!
襄陽城頭上,楊過靜靜地站在那裏,目光凝視著城外那片密密麻麻、如同潮水一般洶湧而來的蒙古大軍。他的心頭湧起一股無法抑製的深深無力感。
他心中十分明白,要以區區五萬人馬去擊破敵人的二十萬大軍,更是。更何況如今樊城已然陷落,失去了襄陽水軍的支援,想要贏得這場戰爭幾乎已是不可能之事。然而,即使明知道希望如此渺茫,楊過依然緊緊咬著牙關,深吸一口氣,然後將雙掌輕輕貼在郭靖的後背上,施展出了九陰真經中的絕世神功——傳音入密。
\"郭伯伯,這襄陽城恐怕是難以守住了。您還是帶著郭伯母......\" 楊過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無奈與哀傷。他深知眼前局勢的艱難,但又不願輕易放棄,試圖再次勸說郭靖離去。
郭靖緩緩轉過頭來,他含淚的眼眸此刻正散發出熾熱而堅定的光芒,宛如兩道火炬一般直直地凝視著楊過。他的嗓音低沉而沉穩,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內心深處迸發出的呐喊,帶著一種無法撼動的力量和決心。
“過兒,樊城已破。我將與你郭伯母一同率領眾將士,發動最後一場生死之戰。我們奮力突破敵軍防線,竭力為你們爭取到一線生機。切記,這稍縱即逝的機會千載難逢,你們必須抓住它,迅速趕往漢江接應援兵。倘若我與郭伯母遭遇不測,切不可貿然率軍前來營救。稍有遲疑,必將對全局產生惡劣影響。所以,你務必拚盡全力衝殺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