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盜夢空間》(1 / 2)

基本上。

隻要是藝術作品,很少有做到完美無缺的。電影同樣不例外,隻要細細的尋找,總是能找到破綻之處的。

但很多破綻細微,隻要不是那種一看就不合理的破綻,一般大家都不會太在意。

《機械姬》的破綻很大。

比如,

整棟房屋就沒有一個保護機製嗎?被人工智能機器人一斷電,開發人工智能的老板內森在斷電的時候都抓瞎了。

電力布置能留下這麼大的問題也是沒誰了。

又比如,

人工智能機器人就沒有留下暗手嗎?不能通過程序進行控製毀滅嗎?很早以前就出現了機器人三大定律,但內森卻完全沒有考慮將三大定律編程進艾娃的意識中。

還比如,

如此高科技的老板房屋,進出都是靠刷卡來識別;以及身為老板的內森總是天天喝大酒,這是故意給機會啊!

最後還有,

男主迦勒為啥見到艾娃就走不動路了,隻會傻傻的站在那裏,等艾娃直接把門鎖住斷電了才反應過來,這不是降智嗎?

破綻最大的部分。

安程城覺得是男主迦勒喜歡上艾娃的部分。

或許是因為時間不夠,亦或者是編劇沒考慮的更為深入,給予安程城的感覺就是男主迦勒爆發的感情太過於迅猛。

身為一名計算機行業的工程師,對於人工智能、科幻影片之類的都應該很熟悉的。在這種智商下,男主應該不至於幾天時間就沉迷於艾娃的那種假裝喜歡狀態中。

“要改的部分還不少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有些東西在安程城的心中已經有了想法。WwW.com

此時在家中的書房,安程城便認真的落筆書寫,將自己心中想要修改的部分刻劃在紙質本上。

或許是因為安程城懷舊,

他更喜歡將文字書寫在紙質本上,這樣落筆留下痕跡,有一種儀式感,能讓自己的心思更為沉浸其中。

而且後續再修修改改的時候,還能看到自己以往的思緒痕跡,這樣會很好的梳理自己內心的思想方向。

如果寫在電腦上的話,總有一種漂浮著的不踏實之感。

“首先是姓名,艾娃、內森和迦勒,這三個名字都要改,隨便換成華夏名都可以。”

西方因為受到基督教的熏陶,所以對於神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原著電影中有一段對話。

迦勒將內森比作神,因為聖經中描述是神創造了人,而現在內森創造了人工智能機器人,也是另一種類比的神。

有這種寓意存在,那麼艾娃、內森和迦勒的三個名字自然是很貼切的。

但華夏宗教不興。

人們對於神靈也不那麼敬畏,更多的是考慮自身,講究人定勝天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所以,

創世神之類的隱喻,就不必了。

“然後就是把環境地點改變。荒無人煙的地方肯定不行,華夏的國情不一樣,而且偏僻荒涼的地方也不利於故事的發展。”

“人物要多增添幾個,研發人工智能機器人的人也不是一個人。”

人物增添,形成對人工智能樂觀的派別,對人工智能悲觀的派別,以及中立係的派別,這樣三者相互糾纏,那麼很多東西就都能解釋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