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起,字春誠,生於清祺祥元年(公元
1862
年),籍貫廣東香山。陸家為當地世族,家道殷實。父親陸富忠為鹹豐年間落第秀才,後常年在南洋行走經商,是一位眼界開闊、頗有見識的人。陸雲起是家中次子,傳說出生時屋後有祥雲升起,故名雲起。陸富忠最初期望兩個兒子一文一武,所以五歲時,陸雲起就被父親送往武館習武,但後來見他天資聰穎,便又親自教他讀書。
1872
年,清廷決定向美國派出小留學生,史稱留**童。陸富忠開始讓大兒子去試試,但大兒子死活也不願去那所謂的"蠻荒之地",便將目光轉向了小兒子。那年,陸雲起才十歲。
8
月
11
日
,農曆七月初八,陸雲起隨其他一百多名少年在上海登船出發。
9
月
15
日
,陸雲起他們在舊金山登陸,然後坐火車橫跨美洲大陸來到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中國留學事務局就設立在那兒。
許多年後,陸雲起回憶起在哈特福特的時光,才發現那是他人生中最快樂充實的日子。留學事務局將他安排在當地的漢斯先生家,漢斯夫婦非常喜歡他,稱他為上帝賜予他們的"東方小王子",漢斯夫婦的關愛使他很快融入了美國的生活。漢斯夫婦有個小女兒比陸雲起小兩歲,叫瑪利亞,兩人青梅竹馬,非常要好。陸雲起在漢斯家居住了七年,直到
1879
年他進入耶魯大學才告別漢斯家,來到了紐黑文。此時,他已成長為一位躊躇滿誌的青年。
耶魯是所有學子的夢想之地,不僅有來自美國各地的優秀青年,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有誌青年。但陸雲起與之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更優秀,無論是學業、演講或體育運動都是拔尖的。在這裏他認識了與他有著不解之緣的羅伯特.瓊斯,還有與他較量了幾十年的渡邊康雄。
但是原本清政府設立的長達十五年的留學計劃,在進行到第十年因遭到國內的強烈反對嘎然而止。
1881
年,全部留**童被召回,陸雲起不得不中斷他在耶魯的學業。
美國的朋友在哈特福特的避難山教堂,為即將回國的同學舉行了告別晚會。漢斯夫婦和瑪利亞,還有從紐黑文市的遠道趕來的羅伯特及許多同學,都流下了眼淚。那時他甚至想做一個叛逆者,永遠留下來,但終究還是沒有這個勇氣。大洋彼岸那片古老的大地始終是他的家,他注定是要回去的。
他們在舊金山搭乘了北京城號輪船於當年秋天抵達了上海。
回到闊別近十年的家鄉,當年的幼童已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第二年,陸雲起就結婚了,妻子是父親好朋友的女兒,早在幼年時就定下了親。成親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可是誰也不知道他真正愛的人在大洋彼岸,瑪利亞最後淚眼婆娑的樣子始終在他心中不能忘懷。可惜再次見麵已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了,那時他是大清國駐紐約總領事,而瑪利亞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回國後的最初幾年碌碌而無為。他首先在海軍服役了一段時間,**了中法馬尾海戰的慘敗。戰後他痛定思痛,對於中國海疆防禦提出了係統看法,頗得李鴻章賞識,在李鴻章的大力提攜下,二十五歲進入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為了職業外交官。
經過一番磨練和洗禮,陸雲起和他的同學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時代,他們幾乎親曆了從晚清到民國初年幾乎所有的重大曆史事件:
1894
年中日海戰,
1898
年戊戍變法,
1900
年八國聯軍入侵,
1911